圖:旅遊業界認為,香港有能力迎接更多旅客,建議加強交通配套,提升接待能力。\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今年五一黃金周,香港迎來了久違的滿街旅客,截至昨晚9時,五日累計約109.2萬人次旅客訪港,按年升近21%。然而,關口及多個熱門景點的接待配套一度瀕臨崩潰,影響旅客體驗,本港接待能力備受關注。
旅遊業界和立法會議員分析認為,訪港旅客增加可見本港旅遊魅力不減,香港有能力接待更多旅客,建議加強交通等硬件配套,亦要善用科技加快推進智慧旅遊,加強接待能力,同時可開拓更多新旅遊景點,推出不同的旅遊產品,分散人流,令旅客有更多體驗。\大公報記者 伍軒沛 易曉彤
入境處數字顯示,昨日截至晚上9時,共有10.4萬人次旅客訪港,當中內地旅客約有8.1萬人次。黃金周五天的內地訪港旅客人數都多於去年同期,五日合共有約91.3萬人次,按年升近19.2%。
黃金周旅客數量節節上升,但接待能力備受關注:落馬洲關口5月2日發生網絡癱瘓,大批旅客無法啟動二維碼出閘,被迫滯留閘口;多個熱門景點的交通配套瀕臨崩潰,往返山頂廣場的纜車站及巴士站、昂坪纜車站等,連日大排長龍,影響旅客體驗。內地社交平台小紅書上紛紛出現「勸退文」,表示來香港旅遊排隊太誇張,更勸網民「下次不要來了。」
優化打卡點周邊環境 不影響居民生活
職業訓練局酒店及旅遊學院課程總監黃家榮接受《大公報》訪問時指出,香港地方細、景點集中,導致部分熱門景點幾乎都處於極度爆滿情況,影響旅客體驗,而近年大批旅客湧現非景點地區打卡,對當區居民造成一定影響,若香港希望發展無處不旅遊,政府應開發或加強宣傳更多不同地區的景點,分流旅客。
政府致力開拓更多客源,黃家榮認為,政府需要思考如何改善旅遊配套,在增加景點分流旅客的同時,還需提升熱門景點的交通配套,新推景點要做好交通規劃,增加承載力。
民建聯民政及文化體育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鄭泳舜向《大公報》表示,得益於香港在過去大半年積極進行盛事經濟宣傳,黃金周期間更是舉辦了眾多活動,吸引了大量遊客。儘管旅客數量驟增,但香港整體接待能力仍在可接受範圍內。
鄭泳舜說,相關部門前期已做了大量鋪墊工作,如黃金周期間麥理浩徑的小巴、巴士等交通配套做得比較充足,但香港的運力可再提升,包括各口岸的出入境安排。他認為可借鑒科技手段,完善信息發布機制,如提前告知旅客景點排隊時間、各景點人流情況等,方便旅客提前做好行程規劃,提升整體旅遊體驗。
鄭泳舜表示,現時很多旅客喜歡深度遊,如上環的一些打卡位旅客有所增加,應優化周邊配套環境,既不影響居民,又能打造更好的旅客打卡點。他又期望政府加大新景點的開發力度,配合多元的旅遊產品,既要保留傳統的購物、飲食等旅遊項目,又能為旅客提供全新的旅遊體驗。
建議政府推旅遊APP 可提前預約
「A4聯盟」立法會議員楊永杰向《大公報》表示,香港的承載力並無問題,關鍵是要做好管理,政府部門需更靈活應變,要有應變小組做好人流管理、排隊規劃和交通安排。
楊永杰說,在18區打造各具特色的旅遊熱點,將有助分散旅客流量,減輕熱門景點的壓力,建議政府可搭建官方旅遊平台或APP,整合旅遊資訊,引導旅客合理規劃行程,分散人流。他又認為,政府要掌握輿情,利用AI監測小紅書等平台的熱點,掌握旅客喜好趨勢,提前做好準備。
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向《大公報》表示,為迎接更多的旅客,業界和相關部門要做好統籌,優化交通配套,如景點往返的交通。他又認為景點的排隊方式可全面電子化,讓旅客在手機上提前預約時間,毋須現場排隊,提升旅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