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專訪/沙塵天氣襲港 環保署天文台拆解成因

時間:2025-04-18 05:01:32來源:大公报

  圖:環境保護署署長徐浩光(右)、天文台助理台長(天氣預測及警告服務)鄭元中接受大公文匯全媒體訪問,拆解沙塵天氣的成因及影響。\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權世平攝

  本港自4月13日起受蒙古國南下沙塵影響,本周內屯門、大埔及北區空氣污染指數曾「爆錶」,其餘12區亦都曾達「甚高」水平。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昨日(17日)專訪環境保護署署長徐浩光、天文台助理台長(天氣預測及警告服務)鄭元中,對比2010年「世紀沙塵暴」詳解今次沙塵的成因、影響,介紹粵港澳天氣預測及空氣檢測工作,更為市民提供應對措施。

  Q:什麼是沙塵天氣?為什麼香港也會出現?

  A(天文台):沙塵天氣,是指強風或湍流經過沙土地區時,將沙粒和塵埃捲到空中,導致空氣渾濁、能見度降低的現象。在沙漠地區,大量沙粒在日照強烈、氣溫升高導致空氣不穩定時,易形成沙塵天氣。東亞地區的蒙古國,以及中國西部和北部等沙漠區域,春季常有此類天氣。

  沙塵離開沙漠後通常會逐漸沉降或稀釋,因此能長途影響華南並抵達香港的情況較為罕見。不過,今次沙塵源自蒙古國,疊加異常強勁的東北季候風,將蒙古國和中國內蒙古北部沙漠的微細沙粒吹到香港。

  Q:今次沙塵天氣與2010年「世紀沙塵暴」相比,有什麼異同?

  A(天文台):從傳播路徑來看,2010年時,起始於蒙古國的沙塵暴經由中國華北地區,再向東南面擴展,經過台灣海峽落來華南沿岸。當時香港正吹東風,沙塵便跟住東風影響香港。

  今次沙塵天氣由蒙古國經北路來港。蒙古國南部、中國北部均有山脈分布,此類地形通常可以阻擋沙塵天氣。但今次天氣形勢,是極強的東北季候風一路帶沙塵由北向南擴散,令沙塵越過地形障礙來到華南。

  從影響上,在過去一個星期,香港最低能見度因此跌至5000米至6000米左右,2010年時最低能見度為2000米至4000米左右。

  今次香港多地PM10濃度達402微克/立方米,PM2.5達102微克/立方米。2010年這兩個數據分別為785微克/立方米和188微克/立方米。今次沙塵的濃度低於2010年,影響亦較小。

  Q:雖然從數據上看,今次沙塵嚴重性低於2010年,但考慮到沙塵天氣與市民健康息息相關,應如何評估此類事件對公眾健康的短期與長期威脅?

  A(環保署):一般來講,沙塵暴對香港的影響時間較短,環保署現時以2013年推出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AQHI)作為評判指標。相比之前的空氣污染指數(Air Pollution Index,API),AQHI不僅反映空氣污染水平,更把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納入其計算中,並附有相關健康建議。比如當該指標達到「中度」或「嚴重」時,環保署會建議市民減少戶外劇烈運動。

  Q:我們留意到有醫生等專業人士建議市民特別是「一老一幼」戴口罩,盡量留在室內。沙塵天氣期間,環保署會透過哪些渠道(如社交媒體、社區活動)加強公眾對防護措施(如佩戴口罩、減少戶外活動)的認知?

  A(環保署):市民可以通過AQHI網頁、智能手機應用程式(App)及電話互動語音系統(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 System,IVRS)實時查詢了解空氣質素情況。另外,因應特殊情況,環保署會提前半日至一日,作出有關空氣質素情況的預警。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沐晚、周禹含、蘇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