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設施完善/興建小區安置 村民生活質量提升

時間:2025-03-18 05:01:27來源:大公报

  左圖:謝森中表示,為了保護東江水源而搬遷,村民都很支持。右圖:居於「思源佳苑」的小朋友已不大記得山上情境,只知道現時生活得很舒適。\大公報記者許棹傑攝

  尋烏縣椏髻缽山的東江源頭一帶的兩條半村,村民都被遷到縣城專門興建的小區安置,展開了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大公報記者於本月初,走訪村民被安置的新小區,見到附近的醫院、學校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有原村民表示,很多村民來到縣城後,從農民變成了附近工業區的員工,「收入比以往多了,生活質量也更好了。」

  棄農從工 收入改善

  搬遷的村民如今都居住在距離椏髻缽山40公里外的小區,其中「思源佳苑」就是東江源村移民的新家,走近小區,整整齊齊的數十棟民房就映入眼簾。記者到達,正值傍晚,一群小朋友背着書包嬉笑追逐着回家,讓小區顯得特別朝氣。

  「你們是攝影師嗎?在拍什麼啊?」記者立刻就成了小朋友的焦點,幾個孩子圍着記者說。他們都是從椏髻缽山上搬遷到來的,年紀大一點的孩子還隱約記得山上的事物,有些年齡不到10歲的孩子,就不大記得山上情境,只知道現時在這個小區生活得很舒適。附近的城東小學是搬遷村民孩子就讀的小學,附近也有人民醫院、餐廳、便利店、車站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

  「為了保護東江水源而搬遷,當時大家都很支持,但又很忐忑,畢竟大家都在村裏長大的,生活也在村裏,喝東江源頭水,吃自己種的菜,一分錢都不用。怕遷到縣城後沒有工作,生活壓力大。」謝森中說。他是東江源村支部書記,也是從山上搬遷下來的其中一個村民。

  他說村民們遷到縣城之後,發現這裏就業容易,政府也已經為大家準備好了住處,根據戶數分配。大家都到縣城的工業園及物流園工作,小孩在這裏上學,一旦有人生病也在這裏看醫生,生活質量也有提升,「以前下山一次不容易,幾十公里。現在要買東西,下樓就可以了。」長者吃完飯,還可以在附近的河邊散步,生活愜意不少。

  「東江水供港60周年了,看到香港同胞有乾淨穩當的水喝,我們很高興。這個水,真的是沒有一點污染。」謝森中說起村民為保護東江水水源而作出的貢獻,臉上流露出自豪。\大公報記者 伍軒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