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何提升香港公共工程的速度和效益,有學者認為,目前特區政府有多個部門負責公共工程,各部門需要加強配合,並通過重組架構減少重複的行政資源,令決策過程可以更快更集中。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胡恩威指出,香港的公共工程主要由房屋局、發展局和運輸及物流局等三個政策局負責,旗下另設署和處。
胡恩威建議特區政府先重組署再重整局,例如將規劃署和運輸署合併,通過統一的規劃,能更好地統籌城市空間規劃和交通網絡。減少重複的行政資源,決策過程可以更快更集中。
公共工程可向外地取經
胡恩威舉例說,前往郵輪碼頭的道路網絡是由運輸署設計,他們的設計考量是以汽車為本,而不是從以人為中心的規劃角度去營造社區空間。
胡恩威認為,香港的公共工程可以向外地取經。近年內地進行了很多公共工程,高鐵、大橋、水利工程、磁浮列車、新能源等,基建既有效益又富建築美感。在2012年和今年,分別有兩位中國建築師獲得了建築界的最高殊榮─普立茲克建築獎。
重建管理和規劃模式
他補充說,公共工程投入很多資源,但得到的回報是否物有所值也需要評估。香港現在的文化藝術空間的量不夠、質不高。
他認為,香港特區政府必須要重新建構一套公共管理和規劃模式,發展文旅產業,提升香港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