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界要助力運動科研產業化,劉永松教授認為離不開兩個因素:人才和配對。其中人才培養方面,不少高校在學業、就業支援方面百花齊放:浸會大學給予運動員學生較長的修學年限以保證完成學業,並將在明年開設兩個運動科學相關的新課程;理工大學亦於今年與瑞騰國際體育科技集團(瑞騰國際)簽署合作備忘錄,為理大於2025年開辦的體育科技與管理理學碩士課程學生提供實習和就業機會。
放寬修讀年限 運動員無後顧之憂
劉永松介紹,目前香港獲得教資委資助的公立大學中,只有三間設有體育科學學系,大多數畢業生之後會投身教育界教書,但浸大則更偏向於提供更多的專才予社會。例如,今年剛通過政府審批的運動科學學位,旨在培養「專門去生產、培養運動科學的人才」,就是研究「怎樣才能培養出張家朗、何詩蓓、江旻憓這樣的體育人才?我們希望由那裏開始做。」劉永松表示。而另一個學位課程則是運動產業管理。
至於現有的、通過「優才運動員入學計劃」入讀的運動員,劉教授表示,學校注重提供給每位運動員一條職業發展的道路,「像之前有其他地區的運動員退役後被曝生活坎坷,那並不是我們所希望的,所以我們會在運動員就業、自我增值等方面盡力去支持。」例如在完成學業方面,浸大歡迎運動員同學入讀浸大所有學系,包括與體育無關的專業,幫助他們的多元化就業,且對於運動員同學的入讀條件會酌情放寬,但是畢業條件不會降低。
雖然畢業條件不會變低,但修讀年限則可放寬。劉教授表示,考慮到運動員平日需要訓練,不可能與其他普通學生一樣日日返校上堂,那麼在運動員在役期間,校方只會要求運動員一年之內修一科或兩科,「所以運動員的修讀年限,甚至去到八年、十年都係可以的。」
理大與體育科企合作 提供就業
理工大學則於今年八月與瑞騰國際體育科技集團(瑞騰國際)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成立「體育科技人才與產業發展中心」(中心),旨在透過推動體育相關的教育、學術交流及聯合科研項目,為業界培養頂尖人才,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體育科技教育、研究及產業發展。
在人才培育方面,理大表示,瑞騰國際將運用其豐富的本地及全球業界網絡,為理大於2025年開辦的體育科技與管理理學碩士課程學生提供實習和就業機會。在產業發展方面,中心會為企業提供各類專業服務,涵蓋知識轉移、投資、業務和人際網絡拓展,以及技術培訓等,並作為孵化器與加速器,推動體育產業發展。\大公報記者 湯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