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科大牽頭「嫦娥八號」國際項目 研製多功能機械人助探月

時間:2024-12-18 05:01:37來源:大公报

  圖:科大昨日公布,正式通過國家航天局遴選,獲委任領導「嫦娥八號」多功能月面作業機械人暨可移動充電站國際合作項目。圖為「嫦娥八號」探測器模擬效果圖。

  【大公報訊】記者郭如佳報道: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昨日(17日)公布,正式通過國家航天局遴選,獲委任領導「嫦娥八號」多功能月面作業機械人暨可移動充電站國際合作項目。科大將領軍海內外航天專家團隊,研製具靈巧操作及移動充電設備的多功能月面機械人,為國家探月任務作出貢獻。科大校長葉玉如表示,對參與嫦娥八號國際合作項目引以為傲,科大正研發的「高分辨率全球溫室氣體探測」項目,未來亦有望於中國空間站應用。

  港方領軍的機械人總重量達100公斤,能在月球極端環境下進行科學探測、儀器布置和安裝等任務,並將配備移動無線充電功能,為不同月面設備充電,以提升月球探測和協同作業能力,推動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發展,助力未來月面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拓展科學研究。

  採用中國航天質量保證體系

  科大校長葉玉如表示:「航空航天工程學是科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繼去年八月成功發射了香港高教界首顆高分辨光學衛星,科大專家團隊正研發的『高分辨率全球溫室氣體探測』項目,未來亦有望於中國空間站應用。我們對參與嫦娥八號國際合作項目亦引以為傲,這個項目標誌着科大在航天深空探索領域踏上重要里程。我們將繼續發揮在航天領域的領先科研優勢,為國家航天事業作出貢獻。」

  項目負責人、科大太空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于宏宇介紹,團隊需要攻克多個重大挑戰,「面對極端低溫環境,研發過程需兼顧先進材料以及溫度管理系統的運用,確保機械人的可靠性;月面缺乏衛星導航系統,設計時需克服定位、導航、自主運動和操作控制的技術挑戰;同時,機械人必須保持輕巧。團隊成員將利用各自優勢,合作研製一個糅合創新技術的機械人,同時項目將採用中國航天的質量保證體系,確保圓滿完成國家交託的任務。」

  為完成這項「月面多功能移動操作機器人暨移動充電站」國際合作項目,並建立本地航天技術的基礎能力,特區政府由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旗下的創新科技署,斥資成立香港首個聚焦太空科技的InnoHK研究中心,並委任科大孫慶平教授和于宏宇教授分別出任中心主任及聯合主任,而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副系主任吳波教授則獲委任為副主任。

  孫慶平主任強調,「是次登月任務得以由本地院校、內地高校與院所及國外航天機構形成聯合團隊,以InnoHK中心的形式主導整個項目的構思、研發、測試和生產,實屬香港歷史上前所未有、亦是規模最大的。這充分反映國家認可科大以及香港的航天團隊,在機械、航空航天、電子、傳熱、材料等工程前沿領域的實力。」

  項目主要成員還包括科大施凌教授、段默龍教授和王者教授,理大陶肖明教授和徐賓剛教授、港大劉濤教授、中大張為昭教授、城大高思陽教授、航天八院張玉花研究員和張崇峰研究員、大連理工大學于曉洲教授、深圳大學朱平教授以及南非國家航天局Martin SNOW博士。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