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病人到公立醫院求診,但部分藥物為自費藥物,未有資助下須支付高昂藥費。左下圖:患有肺癌的吳樂文正服用洛拉替尼(Lorlatinib),該藥物內地價格為1.5萬元人民幣(約1.6萬港元);在本港醫管局的自費藥物,每月費用要4.5萬元,而他每月經私家醫生處方該藥,使費要6.5萬元。右下圖:第三代肺癌標靶藥奧希替尼(Osimertinib),在香港每盒要近六萬元,但在內地只需約5400港元。
公院排長龍,私醫難負擔,不少香港病人為了自救,北上求醫及買藥,因為同樣的藥物,在一河之隔的深圳,價格可能只有本港的十分之一。
本港藥物價格特別是癌症標靶藥,不但貧苦大眾負擔不起,中產甚至有錢人也難以承受。有一名家長,其兒子患有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他每月載兒子往珠海求診買藥,只為省下高達九成藥費。有一直利用昂貴藥物續命的末期肺癌富豪,為節省高昂的標靶藥費,特地返回加拿大服用免費藥。
肺癌病人關注組表示,本港高藥價的情況存在已久,隨着人口老化,相關醫療費用負擔加大,建議特區政府可考慮設立癌症、罕見病患者等與內地一同採購藥物的先導計劃。\大公報記者 余風(文、圖) 余風﹑張凱文(視頻)
個案1
中產父每月帶兒珠海看病
近年患有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又稱過動症)、社交恐懼症等的兒童有所增加,而醫治相關病症的精神科藥物亦所費不菲,每月藥費逾千元。港人陳先生的兒子不幸患有過動症,他自言雖是小康之家,惟每月亦會載兒子往珠海看病,「香港的藥好貴,去珠海醫院每月看一次,藥物的價錢只是香港的十分之一。」
陳先生表示如兒子在本港求診,所有藥物均要自費,而內地相關藥物較香港便宜很多,他得知不少港人往大灣區內醫院求診,購買平藥。
個案2
每月數萬藥費 醫保難應付
西方國家大型藥廠多年來壟斷藥物市場,一種藥物在不同地方出售有如「海鮮價」。現任肺癌病人關注組召集人的吳樂文本身患有肺癌,他表示現正服用第三代「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劑洛拉替尼(Lorlatinib),該藥物內地價格為1.5萬元人民幣(約1.6萬港元);在本港醫管局的自費藥物,每月價格則要4.5萬元,而他每月經私家醫生處方該藥,使費更要6.5萬元。他自言有購買適當的醫療保險,故暫時還能支付相關醫療費用,但亦擔心隨着年歲增長及病情變化,醫療保險費用勢大增。
「一般打工仔,每月4、5萬元的藥費,如何負擔!」吳樂文坦言中產人士一直難以受惠於醫療福利,需自掏腰包,經濟負擔加重下,迫使不少中產人士前往深圳求醫及買藥。他希望有關當局能改善病人自費計劃,或試行先導計劃,讓癌症或罕見病的病人率先加入內地購藥的隊伍,減輕病人負擔。
個案3
同一款藥物 兩地差價10倍
「這藥真的好貴,我雖然有錢,但為免坐食山崩,都要回加拿大吃免費藥。」患有末期肺癌的港人蔣先生過去數年靠服用各種標靶藥「吊命」,慶幸能續命至今。近期醫生建議他服用洛拉替尼(Lorlatinib),他表示每日服用該藥,相關藥費便約5000元,一個月開銷最少15萬元。
擁有加拿大護照的蔣先生早前得知,該藥在該國可獲資助,便計劃返回加國服藥續命,「這藥在香港好貴,但在加拿大政府醫院內可以免費給予有需要的病人。」他坦言在不斷堅持試藥下,「吊命」近5年,「醫生話試到最後無得試就無辦法!」即使身家上億,但面對每月逾六位數的醫療費用,仍擔心吃不消。
另一款由英國阿斯利康研發的第三代肺癌標靶藥奧希替尼(Osimertinib),2016年在港註冊,雖已列入醫管局的藥物名冊,卻屬自費藥物,大部分病人每月開銷近6萬元。但該藥2017年在內地註冊,內地病人購買此藥只需4966.2人民幣(約5425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