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沙頭角谷埔村的啟才學校修復成「谷埔客廳」與「啟才學校廣場」,昨日舉行開幕禮。下圖:啟才學校在「鄉郊保育資助計劃」支持下完成修復。/大公報記者趙之齊攝
【大公報訊】記者趙之齊報道:位於沙頭角谷埔村山野間的啟才學校,歷經一年修復成「谷埔客廳」與「啟才學校廣場」,作為社區公共空間,於昨日舉行開幕禮。該項目由香港大學(港大)建築系教授王維仁帶領團隊,在「鄉郊保育資助計劃」支持下完成。鄉郊保育辦公室總監鄧文彬認為這是活化谷埔的里程碑,政府透過「鄉郊保育資助計劃」支援非牟利團體進行鄉郊保育和活化項目,以深化偏遠鄉郊的可持續發展,希望市民能藉此認識、了解及善用濃厚的人文資源和歷史遺產。
變身谷埔客廳啟才廣場
谷埔客廳(「客廳」)修建於啟才學校的附屬建築裏。走進「客廳」,左側保留原啟才學校的地磚、講台和黑板,黑板上謄抄了啟才學校的校歌;右側則擺放了桌椅,展出學校以前使用的教材、谷埔村村民寫過的作文本等。
王維仁向大公報記者介紹,成立於1932年的啟才學校屋頂結構本已嚴重損壞,團隊修復屋頂時希望增加房間內的亮光,因此在靠近樹木的地方做了天窗,在房間內抬頭可看到樹蔭,屋內的光線也溫和。
為了溝通室內外,王維仁帶領團隊加寬「客廳」的窗台,亦在廊道裏設計座椅,讓人們可以坐在走廊聊天。而「啟才學校」的牌匾本已在颱風等惡劣天氣摧殘下碎了一地,團隊亦將其收集、拼好後置於屋前的廣場展出,留作紀念。開幕禮現場有許多從啟才學校畢業的村民,看到學校重新修繕,紛紛鼓掌。
曾參與該保育項目的學生表示,第一次來到谷埔便覺得這裏人情味濃厚,但之前很多地方都荒廢了,「客廳」內部都是玻璃碎瓦,「走進去都擔心會不會有生命危險」,而現在室內乾淨明亮,相信會有更多人願意在此駐足。他表示,「有一個這樣的地方讓人與人之間交流、接觸,傳承歷史,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客廳」隔壁的啟才學校主建築裏,展出了港大團隊對谷埔村落建築的建模示意圖及紙板製作的實體模型,包含12棟經篩選後較值得保留的建築,展現出進一步活化建築的構想,未來三年間亦會有駐村藝術家於此舉辦展覽。項目負責人介紹,港大將於今年3月起對谷埔村中另一荒廢地點「廢墟花園」進行活化,將其打造成公共空間,在盡量保存原樣的情況下加固結構、完善設施,供人們感受山野生活。
有市民專程到此參加開幕禮,表示展出的紙板模型「好靚」。她們平日來此行山、買茶粿和年糕,看到這棟建築修復過程,今日終於可以看到成果,認為「真的好值得保育」,「以前都不知道這裏有間學校,今天看那些村民和校友回來都好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