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競委會:審訊排期時間長不理想

時間:2023-12-25 04:02:30來源:大公报

  圖:陳家殷表示,審訊排期時間長,令他擔憂可能影響執法工作的進度。

  【大公報訊】記者黃知行報道:競爭事務委員會成立8年,共入稟15宗案件,針對48家業務實體及24人進行執法。競委會主席陳家殷認為,執法不算少,但現時排期審訊時間長的情況不理想,希望盡快在法庭樹立競爭法原則。他提及,執法過程會以訴訟或非訴訟方式進行,「值得做嘅一定會拎上法庭」。

  盼法庭樹立競爭法原則

  陳家殷出席一個無綫節目《講清講楚》時表示,香港競爭法的法律框架採取「提訴模式」,有別於歐盟、內地等採用「行政執法模式」,委員會可決定涉案單位有否違法及直接處分。香港競委會的角色只是搜集證據,再提上競爭事務審裁處審理,司法程序的時間非競委會所能掌握,以2020年3月入稟法庭的教科書懷疑合謀定價的案件為例,排期超過四年,至明年4月才審訊。

  陳家殷說,審訊排期時間長是一個挑戰,甚至令他擔憂,可能影響執法工作的進度,涉案公司及相關人士面對案件懸而未決亦不理想。他指出,社會希望可以在法庭樹立香港競爭法的重要原則,建立香港的一套學說,目前的情況並不理想。

  被問到市民關注的油公司、超市貨品懷疑合謀定價案為何「無聲無氣」時,他回應指出,已對油公司展開調查,但不論本港或海外經驗,「合謀定價」和「平衡定價」的概念都容易混淆,要有足夠證據提控並不容易。

  針對中原、美聯案,他表示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目前未與美聯業務實體達成任何和解協議。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