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教育線上/港大研發「AI虛擬病人」 訓練醫科生問診斷症

時間:2023-11-09 04:02:35來源:大公报

  圖:港大研發「AI虛擬病人」應用程式,讓醫科學生有更多機會練習問診。\大公報記者趙之齊攝

  【大公報訊】記者趙之齊報道:今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迅速,香港大學昨日亦宣布研發出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即全港首個問診應用程式「AI虛擬病人」。「AI虛擬病人」內含約30位虛擬病人,且被賦予或禮貌或暴躁等不同性格。研發團隊表示,「問診是臨床判斷的第一步」,「AI虛擬病人」可用來將罕見或急性病症設計成案例供學生學習,相信可以彌補傳統問診訓練的不足。

  傳統的臨床教學在住院病房進行,一般學生需6至8人一組去不同病房詢問病人,採集分析病例後與臨床老師討論。然而,理想的教學案例並不總是存在,加之新冠疫情期間學生難以去到病房實習問診,有見及此,港大許長峯醫生與計算機科學系阮子瀚博士及其團隊,於2020年開始研發虛擬的聊天機器人,導師根據經驗及真實病例設計合適的虛擬病人,供學生在線上通過聊天採集病歷後,再與醫學院老師進行個案討論與分析。然而,初代的聊天機器人尚不是生成式,仍需導師自行設想學生提出的問題並預設答案,回答較單調有限。

  內含30位「病人」 部分性格急躁

  於是,團隊於今年開始研發生成式人工智能,並於8月推出「AI虛擬病人」,目前主要應用於4年級醫科生教學中,數據庫裏已有約30位病人。導師除了設計基本病史,還可賦予虛擬病人不同的教育水平及個人性格,或禮貌或急躁等。例如醫生多問一遍重複的問題時,急躁的病人便可能回覆「點解你懷疑我講嘢啊?我剛剛已經講清楚咗」。阮子瀚表示,希望這些多元化的AI病人能讓學生感覺同真人對答沒什麼分別。

  已納入常規課程

  港大目前已將AI虛擬病人納入常規教學。但許長峯強調,學生畢業之後是要去醫真正的病人,因此虛擬病人只是作為輔助傳統臨床教學的工具,約佔教學過程的5%。有學生在演示虛擬病人問診後認為「有多點機會可以訓練問診技巧都好好」;也有同學表示,目前的文字溝通雖然已經很好,但同病人溝通實際上需注意許多語言外的因素,如肢體動作、情緒等,「老師常說醫生不只是醫病人的病,同樣重要的也要提供情緒上的支援」。因此,團隊未來亦計劃將「AI虛擬病人」進一步視覺化,讓學生可以用圖片或影片的形式與患者互動。

  此外,「AI虛擬病人」支援多國語言,方便推廣至不同國家教學。許長峯亦與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外科專科醫生吳思寧合作推行聯合虛擬臨床教學項目,兩位醫生分別依照本地病例情況設計病例,供兩地醫學生通過程式問診並共同在線討論。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