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去年12月完成首宗內地器官「過河」移植,兩地正研究設立恆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以令更多人受惠。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兩地現正就運輸、過關流程、費用等進行商討,強調在第二層互助分配機制下,兩地登記器官捐贈人士及輪候器官病人的資料均不會互通,是當有器官「過河」才會將相關器官資料交由當地進行匹配。
器官移植互助機制遭貶損,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早前曾出現不尋常的取消登記申請,盧寵茂接受訪問時進一步講解第二層互助分配機制安排,指出當內地有器官捐贈出來時,會首先通過COTRS系統(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進行區域性乃至全國性的匹配,若沒有合適的受贈者時,就會通知香港,並提供不記名的資料,例如捐贈者的血型、性別、年齡、身高、體重、死因、生前是否飲酒等資料,再由香港的系統進行本地匹配,反之亦然。
需商討遠程運送交通問題
「我們不需要知道捐贈者的個人資料,也不需要提供受助者的名單,因為不是他們幫我們匹配,換句話講,這個器官過河之後就完全是由香港的醫療系統機制去匹配,我們這個機制絕對尊重一國兩制的方針。」盧寵茂說,現時網絡上仍有很多虛假訊息,在抹黑國家的器官捐贈,呼籲市民不要相信。
盧寵茂表示,要將互助機制恆常化,需打通多重關卡,建立常規制度,包括做好過關的綠色通道,亦要考慮由廣東其他城市,甚至省外等較遠地區運送器官時的交通問題。
至於費用方面,盧寵茂指出,很多歐美國家的器官移植費用,包括手術、交通運輸等,是由獲贈者承擔,而當局初步希望費用可以由兩方承擔,但他強調費用非重要問題,感激在芷希個案上兩地團隊的忘我救人,國家亦沒有收過香港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