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聞熱話/AI詠春打入校園弘揚國粹

時間:2023-07-10 04:02:46來源:大公报

  左圖:葉港超師傅使用附感應器的木人樁向學生示範。這套系統可在網絡另一端實時觀察學員動作是否正確。右圖:李煜昌師傅示範使用木人樁練習詠春拳,他認為科技可以成為傳播詠春文化的橋樑。

  「葉問系列」電影近年熱播,令全球掀起功夫熱潮。除了透過商業電影帶動,香港學界近年亦有團隊以另一種方式推動詠春文化,邀請葉問詠春後人以新科技把中華武術帶入校園,提升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興趣。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專業應用副教授李家文博士10年前與詠春結緣,拜師楊永勣師傅門下。她近年圍繞詠春進行研究,與葉問長孫葉港超師傅、葉問次子葉正入室弟子兼詠春體育會主席李煜昌師傅等人合作,透過人工智能(AI)、VR等科技,讓中華武術呈現新的活力。

  李家文表示,希望透過一系列活動改變年輕人對中華武術的刻板印象,起碼「不會覺得好老土」,期望他們可以當成一種「基礎知識」去了解。\大公報記者 廖敏烔(文) 麥潤田(圖)

  從詠春的虛擬境界、傳承與保育,再到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等,李家文已開展多個詠春研究項目。自小「男仔頭」的她,早就對詠春產生興趣,十年前更拜葉問徒孫楊永勣為師,到當時位於佐敦的拳館學習詠春。李家文憶述:「第一次去到拳館才發現,無人會在意你是教授或者是貨車司機,大家上課都不會戴手錶或戒指。」她很喜歡這種拳館文化,因為大家都懂得尊師重道,關係亦簡單到就像一家人,十分難得。

  學生認真拍照 深入研究動作

  2021年,在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下,李家文帶領團隊製作了一款以人工智能技術追蹤及分析動作的「虛擬詠春學習系統」(下稱:AI詠春)。透過這個系統,學生們不僅能了解到詠春的流播,亦可以學習到詠春的基礎套路「小念頭」。李家文介紹,AI詠春可以對學生的表現評分,提升對詠春的學習興趣。她還表示,目前正在進行的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項目亦會引入AI詠春,讓中小學生在體驗營活動中學習打拳。

  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項目,主要探討中華武術在香港及世界所面臨的機遇及體育文化傳播的發展方向,研究已踏入第二年。該項目除結合文獻資料研究中華武術的傳播演變模式,亦透過開展多元化的活動在校園推廣中華武術。明愛莊月明中學便是這個項目的協作學校之一。

  近期,李家文團隊到該校開展「專業攝影師與武術家到校指導計劃」,透過詠春照片拍攝教學讓學生增加對中華武術的了解和興趣,葉港超師傅和李煜昌師傅到場進行動作展示。李家文提到,「其實六歲的細路仔都識得用相機影相」,但拍攝不同主題的照片有不同的講究,例如構圖、色調等。她續指,拍攝師傅打詠春拳的照片亦有門路,譬如師傅沒有打完這一招就不可以拍攝。因為這種照片若是「出咗街」,師傅就可能被質疑「點解會打成咁」。李煜昌認為這是關乎尊重的問題,因為「被你拍攝的人,你應該問問他的意見」。

  活動當日,李煜昌帶來詠春體育會在通訊事務管理局資助下研發的5G詠春系統。透過攝像頭、木人樁感應器等部件,師傅可以在網絡的另一端實時觀察徒弟的動作是否正確,例如有無「轉馬」、「埋踭」,力度大還是小。李煜昌坦言,雖然詠春最好都是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教導,但這套系統可以突破地域限制,起到輔助作用,讓更多同門「繼續燃燒嗰團火」。

  葉港超:新包裝讓更多人接受

  在場的葉港超透露,自己最初對新形式很抗拒,但直至與李家文團隊合作,見到很多學生玩AI詠春時,態度有了大轉變。葉港超認為,詠春文化最重要是傳承。「希望將以前的東西一路落去,用不同的包裝讓不同的人接受。」加入新科技元素,可以在這個「太精彩」的世代提升年輕人對詠春的興趣。

  葉港超認為,傳承詠春文化應要「播多些種子,唔好理結果先」。與李家文團隊合作過程中,最驚喜的是見到同學們的變化。「有些同學一開始問的問題都是圍繞葉問電影,或是否可以一個打十個之類。」但真正了解詠春文化後,他們會主動問如何發力,如何達到師傅的程度等,這讓葉港超意識到親身播下一粒種子的重要性。

  據了解,李家文團隊會透過構建數碼檔案資料庫、出版書籍及開辦攝影展覽、體育文化傳播工作坊等形式來呈現研究成果。團隊於本月亦舉辦為期4日的體驗營活動,主要面向協作學校的學生,同時開放部分名額給公眾。李家文透露,報名情況火爆,已有十多間學校報名,有些學校還直接「包場」,參與學生人數預計超過一千名。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