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青衣商會小學同學一同分享糉子。
為了讓學生更了解端午節,青衣商會小學昨日舉行「『糉』下一份『情』」主題活動,安排學生共讀端午節圖書、STEAM龍舟DIY、用粉彩畫糉子等。學校更邀請不同種族的學生和家長一起參與活動,促進文化交流。
相傳「端午節」起源是為了紀念中國愛國詩人屈原。校方表示,屈原所作詩歌《天問》中涉及多個有關天文地理的問題,而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亦以「天問」命名。為讓學生學習屈原的探知精神,學校亦安排他們利用AR軟件,觀看「天問一號」的影片及學習有關航天的知識,並以平板電腦遊戲評估學習成果。
校方說,活動當日,學生體驗了端午節小手工,如拼貼立體龍舟、用粉彩畫糉子等;家長亦一起參與活動,與子女一起摺出「糉」的形狀。學校更邀請華語學生帶着糉回校分享予非華語學生,一起品嘗這道充滿節日氛圍的美食。 大公報記者鍾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