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審計署建議醫療輔助隊需查明救護車使用率偏低原因,並採取相應措施。
《審計報告》揭示醫療輔助隊的多項不足,包括醫療輔助隊非緊急救護車使用率偏低,使用率只有54%至64%,載送服務的人次在過去10年下跌57%。審計署建議醫療輔助隊需查明救護車使用率偏低的原因,並採取相應措施。
載送人次較2013年減六成
審計署分析2018年至2022年數據,發現非緊急救護車使用率僅介乎54%至64%,城市救護車使用率則介乎56%至69%;要求使用非緊急救護車載送服務的人次由2013年的15990人次降至2022年6831人次,下跌近六成。醫療輔助隊表示,病人要求使用非緊急救護車載送服務的人次減少,或因醫院管理局因應疫情而調整非緊急服務所致。
另外,醫療輔助隊負責於星期日及公眾假期在郊野公園內8個範圍提供急救或救護車服務,但在2021年10月至去年9月期間,8個範圍中,有7個並非隨時可提供有關服務,亦無文件證據顯示隊方曾就未能提供急救或救護車服務的情況通知漁護署。
團員管理方面,報告指出,2017至2022年,醫療輔助隊隊員由4357人降至3514人,減少19%;去年隊方收到501份隊籍申請,按年減少7%;隊方少年團目標是在2019年或之前招募3000人,但截至去年底僅有1895人。醫療輔助隊解釋,人數下降主要由於2019年黑暴和新冠疫情影響,去年初已展開宣傳,並積極探討招募更多大學生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