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孕婦或會在分晚時經過產道將乙型鏈球菌傳染給胎兒。拭子普及篩查有效降低感染機會。\大公報記者鍾佩欣攝
【大公報訊】記者鍾佩欣報道:乙型鏈球菌對嬰幼兒健康危害很大。懷孕後期帶菌的孕婦,分娩時可能經過產道將菌傳染給胎兒,或會令嬰兒出現早發性感染,包括出現呼吸道問題、心率及血壓不穩定,最常見的是引發肺炎、血液感染及腦膜炎,嚴重可導致死亡。
成人身上常見 無病徵
醫院管理局呼籲所有懷孕35至37周的婦女參與普及篩查,及早發現並採取相應保護措施。
乙型鏈球菌是最常見引致新生嬰兒出現嚴重早期感染的病菌。孕婦懷孕35至37周時,醫護從孕婦陰道下方及直腸用拭子採樣,樣本呈陽性的婦女,分娩時會接受靜脈抗生素注射,以保護胎兒。
醫管局及衞生署研究調查顯示,約20%懷孕婦女的陰道或直腸拭子樣本帶菌,一般沒有病徵,並不影響健康。
廣華醫院婦產科副顧問醫生陳嫈紫表示,乙型鏈球菌在成人身上很常見,現今未有方法或措施預防,但孕婦帶菌有可能在分娩時傳染胎兒。
「乙型鏈球菌對大人沒有害處,但對弱小的嬰幼兒卻有頗大的影響」,衞生署高級醫生馬懷思表示,病菌有可能會入血,嬰幼兒或會全身受到感染,引發肺炎及腦膜炎,嚴重可致命。
即使帶菌孕婦在分娩時接受靜脈抗生素注射後,並非所有初生嬰兒都免受感染。廣華醫院婦產科統籌委員會主席歐陽錦全說,醫管局及衞生署的研究團隊,未來會針對仍受感染的初生嬰兒個案進行分析,研究是否注射劑量不足等,再進行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