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00名環球金融領袖巨頭決定出席今次峰會,反映他們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這個金漆招牌有信心。\中通社
本港將於11月初舉辦「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屆時來自國際間大約200名金融界領袖人物將聚首香江,集中討論全球金融界面對的機遇和挑戰。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表示,期望透過舉辦峰會,向外界展示香港復常及重新與世界連接,有助彰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商會預計,未來將有更多金融及商業活動重新在港進行。\大公報記者 彭子河
金管局昨日率先披露峰會日程及出席活動的部分嘉賓名單,多家大型跨國金融機構巨頭均答允出席,包括渣打集團行政總裁Bill Winters、瑞銀集團主席Colm Kelleher、高盛行政總裁David Solomon、摩通行政總裁Daniel Pinto、滙控集團行政總裁Noel Quinn等。余偉文昨日透過網誌撰文指,這項盛事匯聚100多家全球重要金融機構主要負責人,當中超30家機構由集團董事長或行政總裁代表,機構類別涵蓋銀行、證券、資產管理、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對沖基金和保險等各個金融環節。他近日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金管局於4至5個月前發出邀請,已有環球金融領袖承諾出席,反應良好。
余偉文:向外界展示新氣象
此外,峰會也會邀請內地金融監管機構負責人參與,就內地與全球金融市場不斷深化的聯繫所帶來的發展機遇分享見解。但金管局暫未有披露出席的具體機構和負責人資料。峰會將於11月1日及2日舉行。身為東道主,行政長官李家超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將分別發表主旨演講。
峰會將集中討論全球金融界面臨的挑戰和機遇(見附表)。透過舉辦峰會集思廣益,余偉文認為有助本港思考,即於重重不確定性和挑戰之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應如何更好地定位,保持競爭力。峰會的另一重「積極意義」,是隨着香港放寬防疫限制措施,峰會「有條件也應該以實體形式」舉行,也可便利與會人士有機會親身與員工見面、約見客戶、建立新的關係,同時「設身處地感受香港的韌性和活力」,並了解發展亞洲業務的過程中香港可以提供的機遇。
余偉文表示,香港應為出席峰會的金融領袖提供合理配套,發揮一個充滿活力的國際城市的功能,讓他們在港期間能夠如常開會、洽談業務、建立人脈與聯繫。他形容新一輪放寬防疫措施「非常有幫助」,讓當局有更好基礎,制訂落實適切的安排,方便與會者赴港出席,確保峰會成功舉行,彰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學者:中國市場機遇吸引外資
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表示,峰會進展發出強烈訊息,反映香港仍有國際金融中心優勢,期望政府積極考慮在峰會舉行之前,將入境檢疫安排進一步放寬至「0+0」,早日撤除檢疫措施,相信很快會有其他金融或商業活動重返香港。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各國多位金融界領袖願意來港出席峰會,某程度反映接受現時本港的入境檢疫措施。對企業而言,中國經濟規模巨大,財富及中產人口快速增長,而活動匯聚全球主要金融機構,為一個商務洽談的良機。若本港未來有空間及條件進一步放寬防疫限制,相信會有利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