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智能隧道質量檢測系統」應用在T2主幹路及茶果嶺隧道的檢測工作,大幅提高工作效能。
土木工程拓展署聯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研發採用無人機搭載人工智能(AI)處理技術的「智能隧道質量檢測系統」,並在今年應用於T2主幹路及茶果嶺隧道(T2主幹路)的檢測工作。新的智能系統檢查一個組件只需兩分鐘,較傳統以人手目測快五倍,並降低高空工作的安全風險,改善工地安全,期望智能系統能擴展應用於其他大型基礎設施的巡檢工作。\大公報記者 邵穎
T2主幹路是六號幹線的一部分,連接中九龍幹線和將軍澳藍田隧道,全長3.4公里,其中約2.4公里的茶果嶺隧道是雙管海底隧道,於觀塘避風塘海底建造,預計完工後,來往油麻地與將軍澳市中心的車程將由現時的65分鐘縮短至12分鐘。
提速提效 保障安全
兩條海底隧道總計有約21000件預製混凝土隧道結構組件,涉及很多繁瑣、重複的工作,新系統以無人機為隧道壁拍攝12張照片,再以人工智能技術即時分析影像,就連只有一、二毫米的極細小裂縫也可發現到,令前期建造過程質量更好,便利日後維修保養工作。
傳統檢查方式由工程人員目測檢查每件隧道組件,一些缺損需要非常靠近才能找到,過程繁瑣且重複,由於隧道結構組件眾多,加上隧道管壁色調和紋理單一,可能掩蓋部分缺損,從而影響檢查效率和識別缺損的工作。
土拓署東拓展處署理總工程師黃志威表示,相較傳統方式,「智能隧道質量檢測系統」節約超過八成的時間,以10米距離為例,傳統檢測需時約490分鐘,而新系統僅需80分鐘。他續稱,茶果嶺隧道有約4層樓高,長時間高空工作對工人有安全風險,無人機檢測則毋須重複架設高空工作平台,既能簡化施工流程,又能保障工人安全。
推動建造業數碼化
黃志威稱,該系統研發開支約200萬元,目前雙管海底隧道部分共建成約1200米,當中400多米已利用系統完成檢查。他相信,該技術有助於確保在下一步工作之前完成修補,為覆檢工作提供幫助,通車後亦無需太多的維修保養。隨着系統的開發和應用,他期望該系統能進一步應用到其他大型基礎設施的巡檢,提升施工安全和生產力,推動建造業數碼化,並培養年輕一代對建造業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