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創科路上/「國家出資出船,讓我專心做科研」

時間:2022-07-09 04:23:38來源:大公报

  圖:科大錢培元教授擔任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香港分部的主任,香港分部重點研究海洋生態系統,開發南海戰略性資源利用關鍵技術。

  香港創科迎來大發展的春天,科研人員信心倍增。香港科技大學海洋科學系講座教授錢培元表示,習近平主席對香港創科的關心,給了大家極大的鼓舞,受到「資金過河」等惠港政策吸引,愈來愈多香港科學家參與到國家計劃中。

  錢培元說,海洋大國不等於海洋強國,海洋強國需要海洋科技的研究發展及海洋的管理控制;香港聚集大批科研人才,應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機遇。他分享說,國家近十年已造出逾20艘大型科研考察船,香港科研人員可搭乘國家科考船到南海做研究。背靠國家,香港科學家更能專心做科研,更容易獲得成果。\大公報記者 葉心弦

  錢培元為科大捷成David von Hansemann教授、海洋科學系講座教授、生命科學部講座教授、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香港分部主任,於1993年來到香港科技大學任教。他回憶說,當時香港院校的教授只專注教學,做科學研究全憑個人興趣愛好,但科大在創立後不斷開展科研項目,逐漸帶動香港的研究氛圍,各大高校紛紛推進科學研究。

  合作實驗室獲「資金過河」

  他續說,在上世紀90年代,香港科研人員所獲得的科研資金遠遠多於內地。他舉例,當時內地一個科研項目可獲得為期3年、總額為3萬元人民幣的資助,同樣時間的科研項目,香港人員可獲得近100萬港元的支持。他表示,當時香港和內地合作較多,香港亦會向內地項目提供經費支持。而隨着國家經濟的迅速發展,錢培元表示,內地科研的資金支持力度逐漸超過香港,比舊時翻了逾30倍。

  2019年,透過「資金過河」計劃,由錢培元擔任主任的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香港分部在科大成立,該分部首期三年共獲得1.14億元人民幣科研基金,主要開展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與安全、冷泉生態基因組等研究,結合香港與國際研究力量,擴展海洋產業發展新空間,推動大灣區的海洋經濟發展。

  錢培元表示,除了科研經費支持,內地還提供先進的科考設備及合作項目。錢培元自豪地說,十年前,國家僅有一艘可以開到公海大洋的科研考察大型船隻,但現在已擁有超過20多艘我國自主建造的科考船。他續說,這些船造價需10億元左右,多數重達5000噸,船身過百米,並配有世界一流的設備。

  錢培元坦言,由於各種因素阻礙,香港目前沒有一艘科考船,但香港背靠祖國,加入國家發展大局,可以充分利用國家資源,向內地租用科考船,並通過和內地其他科研團隊合作,共享航次,分享研究成果,共同為建設海洋強國貢獻力量。

  他透露,團隊曾三次租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的「海洋地質六號」調查船,到南海進行科研考察;今年8月下旬又會租用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的科考船和遙控無人潛水器,到南海西沙群島附近的冷泉進行生物樣本採集等工作。

  南海考察 兩地人員合作共贏

  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30日視察香港科學園時指出,希望香港與大灣區城市珠聯璧合,強化產學研創新協同。錢培元表示,香港具有強有力的人才優勢,而內地產業鏈完整,各地充分發揮所長並結合一起,形成多方合作網絡。錢培元團隊早前研發的塗在船底和漁網上的無毒丁烯酸內脂類防污損劑已在深圳落地項目公司,並完成試行生產,與多家內地集團合作,利用兩地優勢,期望日後能把有毒的進口塗料從中國市場「趕出去」,保護我國海洋環境。

  錢培元團隊中的研究助理教授程愛芳於6月剛從南海考察回港,她說,此次共享航次還遇到大灣區的科學家及科研人員,在長達一個月的科考之旅中,灣區及香港的科研人員互幫互助、交流經驗,合作共贏,「科研讓我們聚集一起,收穫友誼的同時,亦共同為國家海洋科學發展貢獻力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