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郵迷溫白蒂及蕭諒興展示自己的「戰利品」。
香港郵政以「大公報創刊一百二十周年」為題的郵票小型張及相關郵品,昨日推出發售。為買到蓋有大公報特別郵戳的首日封,不少集郵迷於早上八時開售前已在郵局外排隊等候。
有資深集郵迷表示,這套郵票小型張與首日封不但有收藏價值,也讓他對《大公報》加深了解。集郵迷讚揚《大公報》針砭時弊,加強香港與內地間緊密聯繫,揭露黑暴的報道更給予市民信心。有集郵迷表示,《大公報》近年的報道與文風更加貼近群眾,而且較其他傳媒更注重國家安全,希望未來能全方位吸引不同年齡層的讀者。
「大公報創刊一百二十周年」郵票小型張的設計別出心裁,上下兩部分別是昔日《大公報》在天津的館址和今日香港的城市風貌,凸顯《大公報》的悠久歷史。首日封左邊印有傳媒採訪時採用的不同方法和器材,特別郵戳印有「大公報創刊一百二十周年」字樣,圖案設計以手指點選手機屏幕,象徵報章已走入新時代,讀者同時可以透過手機應用程式瀏覽報章內容。
首次以中文報章為主題
香港郵政郵票及集郵總經理鄧碧兒表示,今次是本港郵政史上首次以中文報章為主題發行郵票,有助推廣國民教育,引導更多讀者知史明理、鑒古知今,從而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
在中環的郵政總局,昨日早上未到八時,已有十數人排隊等待購買郵票。十時左右,貼有該款小型張的已蓋銷首日封已售罄,但仍不時有市民到售賣窗口詢問,「請問還有沒有大公報紀念郵票?已經蓋好郵戳的那種,幫我拿兩張。」未能買到已蓋銷首日封的市民,改為購買首日封與小型張郵票,自行貼好郵票,再找工作人員蓋郵戳。
「每次有發售重要歷史時刻的紀念郵票,我就第一時間去買首日封。」70多歲的中國香港特區郵學會財務理事溫白蒂集郵幾十年,小學五年級開始收集花花綠綠的動物郵票、人像郵票,中學時期對歷史相關郵票感興趣,也愈來愈喜歡了解郵票背後的故事。
溫白蒂說每天都閱讀《大公報》,並會把一些歷史關鍵點的新聞頭版,例如國安法通過、立法會選舉、特首選舉等收集儲存,早前知道昨日發售特別郵票與首日封,特意來購買,「透過集郵,知道《大公報》已有120年歷史,發源地在天津,覺得此次郵票更有意義。」
溫白蒂表示,《大公報》很正面地反映國家與香港的緊密聯繫,報道的新聞不局限於香港,也能時刻看到內地發展。《大公報》的報道敢言,針砭時弊,也有獨特的評論,尤其在2019年黑暴時期,《大公報》站在正義的一邊,真的給市民帶來信心,讓大家相信香港能重返繁榮、和諧與安定的生活。
關注民生 有內容文風貼地
香港警察郵學會秘書蕭諒興昨日也來到郵政總局購買,「我看《大公報》有近20年,對我來講是不可或缺的報紙。」他認為《大公報》近年報道內容更着重關注民生,各類專題故事都好看,文風由以前較為古板,變成現在更貼地,「例如財經方面報道很通俗易懂,不是只寫給財經專家看的文章,普羅大眾都看得明白。」
「《大公報》較其他傳媒更注重國家安全。希望未來有更多全方位的主題,吸引更多年齡層,尤其是讓年輕人或小朋友看報紙。」蕭諒興說。
「大公報創刊一百二十周年」郵票小型張及相關郵品,昨日起在各郵政局及「郵購網」發售,而貼有郵票小型張的已蓋銷首日封只限在集郵局發售。
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賴振雄(文)攝影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