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大研究團隊揭開蟎蟲進化史,有助加強預防、診斷和治療常見的蟎過敏。
【大公報訊】記者張凱晴報道:據香港中文大學的數據,逾半港人患有至少一種過敏,過去數十年間14歲以下兒童個案更不斷飆升,其中家居塵蟎是本港約40%至60%過敏者的主要致敏原因。中大醫學院與多地的院校合作,揭開「無氣門蟎」的進化過程,發現蟎的基因中有透過「水平基因轉移」而獲得很強的適應力;同時更為「蟎過敏」的診斷和干預奠下基因組學基礎,將有助加強防治蟎過敏。相關研究已在著名國際進化生物學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發表。
嚴重過敏可致休克
無氣門蟎包括了家居塵蟎、倉儲蟎和寄生蟎(如疥蟎),能快速進化。家居塵蟎和倉儲蟎在人類生活環境中較為常見,亦是主要造成過敏的物種,當中塵蟎過敏情況最多。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助理教授梁詩彥醫生指出:「蟎過敏的常見反應包括鼻癢、打噴嚏、鼻塞和夜晚出現較嚴重的咳嗽。若患者攝入被蟎蟲污染的食物,會出現呼吸急速、喉嚨腫脹、暈眩,甚至是致命的過敏性休克。」
梁醫生說:「倉儲蟎會在儲存不當的食物粉末中出現,塵蟎則依附於家居床褥及毛絨玩具,疥蟎引致的疥瘡更會在擠迫的環境下迅速傳播。故此,我們必須找到有效方法來預防這些蟎蟲可能造成的影響。」
「水平基因轉移」加強適應力
據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前博士後研究員溫芷柔補充,塵蟎最通常在相對濕度55%至75%、氣溫25度的環境中成長,故香港會容易出現塵蟎問題。
團隊利用六個優質基因組對無氣門蟎進行比較基因組學分析,並揭開蟎蟲的「極端多元化」進化。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徐國榮教授表示:「發現無氣門蟎基因組中出現許多來自土壤細菌的異常基因水平轉移。這令蟎蟲的適應力加強,尤其在解毒和消化方面。針對這些獨特基因可以找出合適的化合物作為有效控制蟎蟲的工具。」
據了解,目前除了高溫及濕度控制以外,沒有一款殺蟲劑或藥物能完全消滅蟎蟲,或防止蟎蟲的滋生。團隊希望這項突破性的比較基因組學研究(Comparative genomics),能增加相關領域科研人員對無氣門蟎的認識,為他們提供全面的基因組學資源,最終有助於蟎過敏的臨床診斷和干預。
有媒體更引述,團隊的研究亦發現一項令人不安的變化。倉儲蟎正在往塵蟎的方向變化。團隊期望,將來對塵埃中蟎蟲的種類進行更密切的監察,可對蟎蟲相關過敏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有極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