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二〇一八年,香港龍舟隊參加印尼雅加達亞運會龍舟比賽。
龍舟競賽源於中國的端午節及祭祀傳統,有二千多年歷史。香港旅遊局於1976年6月在港舉辦世界首次國際龍舟賽,開創將龍舟運動帶向國際的新發展階段。此後,亞洲及歐美等地紛紛模仿香港龍舟競技,龍舟賽走向國際,香港功不可沒。
1984年,國家體委決定把龍舟列為全國正式比賽項目,並在廣東省佛山市舉行了全國首屆「屈原杯」龍舟賽。同年,國際龍舟大賽在香港舉行,有中國、美國、德國、日本、英國、新西蘭、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澳洲、澳門、香港等16個隊參賽,中國隊勇奪冠軍。2010年廣州亞運會,龍舟更被納入亞運會比賽項目。
隨着龍舟運動在全球的普及,1991年香港國際龍舟賽期間,國際龍舟聯合會於當年6月14日正式成立,成員有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大洲的龍舟協會共12個,秘書處設立在香港。
亞洲龍舟聯合會於1992年8月23日在中國北京成立,發起國(地區)有中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台北、香港、澳門、泰國等,秘書處設立在北京。
2003年10月31日在上海召開的國際龍舟聯合會第九屆代表大會上,與會代表一致同意將國際龍舟聯合會秘書處由香港移至北京。
國際龍舟聯合會和亞洲龍舟聯合會的主席及秘書長,都由中國代表擔任。
龍舟國際比賽分2百米、5百米、1千米和2千米環繞賽,共4個項目。去年8月舉行的東京奧運會皮划艇的比賽場上,作為展示項目,中國龍舟劃入了奧運賽場,標誌着龍舟已正式啟動入奧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