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的士獲批准於7月17日加價,各類的士起錶劃一加3元,加幅超過一成。\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時隔超過五年,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昨日批准,的士由7月17日起落旗劃一加價3元,其後每次跳錶加價1至2毫,市區的士(紅的)落旗將由24元加至27元,新界及大嶼山的士(綠的、藍的)分別加價至23.5元及22元。
不少市民對加價感到無奈,認為經濟尚未恢復,已經「樣樣加」,交通出行費將百上加斤。業界反映,疫情下市面人流減少,的士司機淨收入對比三年前減少一成,現有加幅低於原先要求,不排除再向運輸署申請加價。
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
本港的士對上一次加價,已經是2017年4月9日,其後業界不滿加幅追不上通脹,於2018年再次向運輸署提出,市區、新界及大嶼山的士落旗加價6至7元,每次跳錶加價2毫,行李及等候費也分別加1至3元。政府經過長達四年,終於批准有關申請,但加幅不如業界所預期,落旗劃一加價3元,首段即短途,每次跳錶加2毫,長途每跳加1毫,市區、新界及大嶼山的士的平均加幅,分別為11.54%、13.02%及13.83%。
料七月後車租再升
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表示,政府審批有關申請時,已考慮各項因素,包括的士從業員收入和營運成本的轉變、市民的接受程度,以及的士和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收費差距等,相信的士加價後,可以改善業界營運,有助吸引新人入行,有關調整的士收費的相關修例,採取「先訂立後審議」的程序方式,將會在今年5月25日向立法會提交,當程序完成後,新收費將由今年7月17日開始生效。
翻查運房局上月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的士租車司機去年平均淨月入約19000元,明顯低於運輸行業從業員平均的22500元。此外,約八成的士司機已年屆50歲以上,平均年齡59歲,該行業出現老化問題。
的士司機伍先生表示,現時尚未恢復免檢疫通關,也缺乏外地遊客,就算近期疫情好轉,客量仍未恢復疫情前的正常水平,「近幾個月,車租確實減少了,但政府今個月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部分車行已經加了車租,相信七月份的士加價後,車租又會再升。加價後真正落入銀包,大概每更只多了幾十元。」
不排除再申請加價
車主及車行方面,坦言對「加幅不似預期」感到失望。忠誠車行執行董事鄭敏怡向《大公報》表示,的士保險費由三、四年前的每年一、兩萬元,大幅增至目前四、五萬元,還未計算維修等開支,認為政府批准的加幅太少,難以彌補成本開支持續上升,對前線司機增加收入也幫助不大。她並預期加價初期,市民心理影響下,或會減少搭的士,但長遠當乘客習慣後,有需要時仍會選乘的士。
的士車行車主協會永遠會長吳坤成質疑,政府未有體諒業界苦況,雖然去年的士車租較三年前便宜三成多,但租車司機的淨收入,撇除通脹後不升反跌,少賺最多一成,下一步將與其他業界代表商討,不排除再向運輸署申請加價。
另外,政府為提升的士服務質素,建議推出一系列措施改革的士業界,包括引入的士車隊管理制度、把乘客座位數目由五個增加至六個、引入的士司機違例記分制度、建議提高利用汽車作非法出租或取酬載客用途的罰則,運房局稱,現正籌備相關的立法建議,適時提交立法會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