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專科門診輪候長,基層病人苦等求醫和治療情況多年未有改善,在最近第五波新冠疫情大爆發期間,公立醫院急症室及病床迫爆,病人在寒冷天氣下在戶外輪候,至今超過9000名確診者死亡,更顯露醫療系統人手和病床短缺的結構性問題。行政長官候選人李家超在政綱提出醫管局總結第五波疫情的經驗,檢視和優化醫療護理系統,更好管理風險及應變能力,病人關注組織認為,有關建議是對症下藥。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連瑋翹表示,第五波疫情期間,不少長者對接種新冠疫苗感到猶豫而不敢打針,以及確診輕症長者家居檢疫的支援,都需要基層醫療網絡向長者發放正確資訊。他認為,醫療系統問題需要多管齊下方法解決,例如擴展醫管局、增加人手、應用更多創新科技和遙距醫療等,希望下屆政府有強大執行力,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促增中醫門診數目
連瑋翹認為,基層醫療要加快做好,今屆政府推出地區康健中心,但仍有不少地方只有康健站,他希望下屆政府交代何時轉做康健中心,以及康健中心如何與公私營協作。疫情下,中醫在治療長新冠問題有明顯療效,但患者到醫管局三方協作中醫門診預約診症不容易,希望下屆政府增加門診數目。
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表示,第五波疫情爆發,曾經一日新增七萬宗確診個案,令政府失預算,加上長者接種率低收,在安老院舍免疫力弱的的長者染疫後失救,造成9000人死亡,反映政府政策局欠缺統籌,而且公布消息混亂,市民不知檢測確診後應如何做,因而產生恐慌;安老院舍員工保護裝備亦欠缺。下屆政府應總結第五波疫情經驗,擴展醫管局,增加人手及提升應變能力,迎接新挑戰。 大公報記者 梁淑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