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深水埗區的兩餸飯店,提供近廿款餸菜供客人選擇,希望以款式多留住食客。
第五波疫情嚴峻,政府今年一月起禁晚市堂食,開得成行成市的「窮人恩物」兩餸飯生意大增。然而,大公報記者到深水埗及西灣河了解,多間食店卻異口同聲慨嘆「無肉食」,就算業主不加租,面對競爭激烈、成本上漲等多重夾擊,幾乎無利可圖。太安樓老牌兩餸飯店負責人表示,各樣原料來貨價飆升,即使每日門外排長龍,也只能勉強收支平衡,有車仔麵店更要「蝕住做」。
政府擬在4月21日重開晚市堂食,兩餸飯能否維持熱賣,尚待觀察。/大公報記者 楊州、葉浩源(文) 突發組(圖)
深水埗一間兩餸飯店職員林小姐表示,該店早在疫情初開業,賺到所謂「頭水」,惟近年同類飯店相繼加入也想分一杯羹,單在港鐵深水埗站一帶,兩餸飯店由去年約三間增至今年至少八間,做到「總有一間喺左近」,「客人再多都不夠附近的兩餸飯店瓜分,生意不升反跌」,現時日均客流量較去年高峰期減約四成,以前每日約有五、六百人買飯,現時只有三、四百人。
「即使各種食材及消耗品的成本不斷上升,餸菜的款式選擇亦不敢貿然改動或減少,怕客人流失。」林小姐坦言競爭激烈下,生意較高峰期大跌一半。食客蔡先生留意到物價上漲,兩餸飯近一年因競爭激烈,平均亦加價一至兩元;另一位食客黃先生說為了節省開支,光顧兩餸飯次數變多,加上疫下食外賣食到厭,「貪兩餸飯多選擇」;根據差餉租值重估顯示,深水埗區兩餸飯店普遍加租約一成。
售價「親民」 盼薄利多銷
食肆林立的西灣河太安樓地下,一間飯店的兩餸飯賣35元、三餸飯賣55元,有20款餸菜任選,半小時已有30多人光顧,平均每一分鐘有一人幫襯。老闆梁女士對大公報記者表示,疫下百物騰貴,兩餸飯售價要「親民」,不敢貿然加價。「競爭激烈,不可能將成本轉嫁消費者,一旦加價,市民會光顧另一間」,晚上的兩餸飯更由41元割價至35元,中午的一餸飯只賣25元,盼薄利多銷,做到收支平衡。她又笑說,「熟客寧願來買外賣,也不買餸回家自己煮,燈油火蠟都是錢,還要洗碗。」
物價不斷升,經營成本不斷上漲,「我控制不了來貨價,唯有節省其他成本,譬如周末及公眾假期不開舖,員工都是兼職,不請全職。」梁女士說在早前疫情高峰期,三名員工請病假,她只好一腳踢,若廚師休息,更會親自下廚。「在太安樓經營十多年兩餸飯,五年多未曾見過來貨食材加幅這麼誇張,菜心由以往一斤10元加到一斤16元,增幅高達60%。」二月時一度出現「菜荒」,當時可買的蔬菜品種少又貴,消耗品也一次加20至30元。
食材消耗品通通加價
「月租六萬元,業主同意三至五月每月減租2000元。」梁女士說,業主明白租戶疫下經營艱難,省下來的錢補貼其他支出,不過今年開支較過去四波疫情高很多,一罐石油氣由約250元加至約380元、一罐食用油由約180元加至約260元等。「即使來貨價便宜,只要批發商加價,也沒有辦法,豬肉貴可換雞肉,但食用油、外賣飯盒是必須用的消耗品,不能不買。」
「300個外賣盒由190元加至281元,加幅近五成,以前未試過咁大加幅。」同在太安樓開舖的車仔麵店東主林太表示,食材及外賣飯盒等消耗品通通加價,「做街坊生意,疫下不敢亂加價,今年幾乎蝕住做」。
疫情兩年多,她只向政府申請過八萬元的一次性資助,「只要能支付店租及員工薪水,會撐住做,希望疫情盡快結束,物價回落至正常水平。」只有遏止疫情,才能有一線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