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團隊早前公布研究發現,「長新冠」患者有明顯的腸道微生態失衡,「好菌」明顯較少,而「惡菌」則較多。相反,沒有後遺症的新冠康復者,腸道微生態則多樣化,與從未染疫人士的相似。
團隊指出,「長新冠」患者在年齡、性別、其他疾病、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以及感染新冠肺炎的嚴重程度等多方面,均與沒有出現後遺症人士並沒有分別,反映腸道微生態失衡是導致「長新冠」的主因。
通過進一步研究腸道細菌失衡與不同類別的新冠後遺症之間的關聯,結果發現,多達81種腸道細菌與多種新冠後遺症有關,當中不少細菌更與三種或以上持續症狀有密切關聯。此外,團隊又發現「長新冠」患者腸道中缺少了幾種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的腸道細菌,而患者入院時的腸道微生態失衡狀況是導致日後出現「長新冠」的主要因素。
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指出,研究顯示,新冠患者的腸道微生態可以預測出現後遺症的風險。透過調節腸道內的細菌,可以促進患者痊癒及減少新冠肺炎後遺症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