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聞故事/患者黃婆婆:內地醫護好專業!

時間:2022-03-19 04:24:26來源:大公报

  圖:內地援港醫療隊已展開在亞博館的抗疫工作。

  第五波疫情持續未退,來自廣東省三甲醫院的醫療團隊暫別自己的家人和病人,臨危受命馳援香港,進駐亞博館的社區治療設施拯救患者生命。有剛康復離館的長者大讚內地醫療隊專業,館內現時食好睡好,惟出院的行政安排仍然混亂。

  另有入住患者表示,前日起內地醫療隊已與香港醫護合作醫治及護理館內患者,看到兩地醫護合作和諧,工作順暢。內地醫療隊加入後,館內醫護人手大增,管理模式亦有改善,醫療及護理設備增加。有患者及職工向內地醫護人員道謝,獲他們微笑回應:「唔好客氣,應該嘅,我哋係一家人。」\大公報記者 李雅雯、葉浩源

  醫管局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內地援港醫療隊已展開在亞洲國際博覽館社區治療設施的抗疫工作。早前內地首批資深護理主任和醫管局護士團隊在初期演練時,因應分階段熟悉系統及工作流程,擬定了分工計劃及進行壓力測試。雙方已完成討論並達成共識,會一起負責臨床護理工作,兩地的醫療團隊會按照既定的臨床運作安排編配人手當值。

  醫療設備護理配套大改善

  據了解,內地醫療隊正式提供醫療服務前,館內的運作系統及分工改善得更周密。本周三(16日),8號與10號相連展館內的護士站,以小衛星站模式增設,分布在館內以A至H劃分的8個區域內,到周四內地醫療隊與香港醫護及職工,以分組形式有系統地在指定的劃分區域內工作,由於每個分區增設了小衛星護士站,令患者的需求更快及更直接獲得回應。「場館地方大,以前要去護士站都要行好遠,卧床長者召喚等好耐才有護士到,而家增加護士站,距離又近點,醫護又近點,我哋有咩需求,醫護人員快點留意到。」住在亞博館的患者劉女士說。

  患者劉女士在《大公報》披露醫管局營運的部分亞博館社區治療設施長期丟空前已入住,她指事件曝光後,無論人手、醫療設備及生活護理等配套獲得大大改善。她憶述護士指增加了多部醫療儀器、呼吸機、輪椅、營養液、藥水、藥物存放櫃、座地輸液架,並新增了可安設在病床上的小枱,方便染疫長者食飯,營運模式比之前更似醫院,「聽職工講北大嶼山醫院送來成人濕布,而家護士多咗,可以密啲幫卧床長者抹身、抹屁股、轉身,做好護理。」

  據了解,每一更份的內地醫療隊人手多達約20人,加上原本的香港醫護,合共約30多至40人,人手倍增。劉女士目測內地醫護與香港醫護合作和諧順暢,大家用廣東話交談,內地醫生有診症,與香港醫生一起拿着患者X光片討論病情。面對患者,內地醫護以廣東話細心詢問身體狀況,劉女士說,聽到鄰床的婆婆向一名內地援港護士說:「你好,我多謝你!」該內地護士溫柔地回答:「唔好客氣,應該嘅,我哋係一家人。」她聽到這番對話,對內地醫療團隊在香港危急關頭伸出援手心存感恩,「你聽到嗰一刻係好感動,人哋真係當你一家人,點解仲有記者問點樣投訴幫你嘅內地醫護?」劉女士續說,自從內地醫療團隊出現,大大紓緩人手緊張問題,駐館的香港醫護工作壓力頓減。

  患者埋怨出院手續搞太耐

  感到亞博館醫療服務改善的還有患者黃婆婆。前日從亞博館出院的黃婆婆表示,在亞博館住了9天,早前因在家中突然暈倒被送往瑪嘉烈醫院,其後證實確診入住亞博館。她形容在館中的隔離生活「還可以」,飲食和睡覺都算好,活動自如的她會自行到洗澡設施沖涼。

  黃婆婆表示,隔離展館內多了醫護人員工作,大公報記者問她曾否接受內地醫護照顧時,她微笑點頭,表示滿意。惟她對延遲出院感到不滿,投訴亞博館的出院文件搞得太久,「昨日早上通知我可以離開,等到晚上話可以走,又未走得,拖到而家傍晚真係可以走喇」。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