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昨日首次公布,供市民自行呈報「中招」的快速測試陽性平台,有30宗呈報個案經抽查覆檢後,發現檢測結果是陰性。快測陽性平台會否成為「呃病假」平台,一直令人關注。有中小企僱主表示,僱員若在自行快測結果造假,僱主難以得知,兼要承受薪金開支的雙重損失,認為核酸檢測結果才能令人信服。
有僱主認為,政府若覆檢發現呈報人的新冠檢測結果其實是陰性,至少應通知僱主,並應制定罰則。有立法會議員表示,政府只公布抽查結果,但無交代抽查總數與抽查率,信息欠透明。\大公報記者 邵穎、王亞毛
衞生署的快速測試陽性呈報平台於3月7日啟用,只供2月26日後測試呈陽性的市民呈報,每日公布呈報數字。不過,在2月26日至3月5日期間檢測陽性的「舊個案」,衞生署早前表明在3月14日截止呈報後才公布總數。
被問抽查數目 衞署:無補充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昨日表示,2月26日至3月5日快測陽性呈報有184,390宗,至今抽查發現約30宗的核酸檢測呈陰性,中心會循多方向調查,例如會否相隔長時間才做核酸檢測等。他稱覆檢發現陰性的個案,會終止其隔離令;若有人提供虛假資料或刻意隱瞞,當局將跟進採取執法行動,而至今未發現這情況。
徐樂堅稱,覆檢發現有人提交的相片顯示,快速測試盒的第二條線較模糊,建議再做一次快速測試。他說若是清晰的兩條線,當然屬於陽性。快速測試產品各有不同說明書,部分產品說明書已清楚列明,出現模糊線條就代表測試結果無效。
就快測平台呈報個案的覆檢抽查標準、至今已抽查總數、該30人何時採樣呈陽性等資料,衞生署昨日回覆《大公報》查詢時表示「沒有補充」。而徐樂堅在記者會上表示,衞生署與營運商合作緊密,接收到快速測試陽性呈報後,差不多第二日就可上門到患者家中進行鼻拭子採樣覆檢,部分呈陰性的患者仍可能安排入住社區隔離設施作進一步調查。
僱主雙重損失 促定罰則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表示,快測呈報平台有被濫用的可能,快測結果不似核酸般「有名有姓」,擔心有僱員利用網上社交平台的相片上傳後獲得隔離令,而僱主難以核實,只能「選擇相信」。他舉例稱有清潔員報稱快測陽性而告假,僱主需支付五分四薪金,並另聘員工頂更,可謂雙重損失。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會董賴國昭也說,若有人在快測造假,僱主無從知曉。他認為,政府若覆檢發現造假,至少應通知相關僱主。
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表示,自行快速測試存在「使用試劑是否合規」、「測試方式是否正確」等問題,不排除有人為逃避返工,利用快測平台造假,損失卻由僱主承擔,對中小企打擊尤其大。他批評政府沒公布抽查總數,若是抽查幾十宗已發現30宗陰性結果,說明現行機制問題巨大,而政府未公布跟進情況,信息欠公開透明,令僱主處於極被動的位置。他並稱,社區檢測中心現時使用量低,政府應加大加快進行核酸覆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