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時市民多留家抗疫,網上騙案變得更猖獗。警方早前針對網上情緣騙案進行代號「獵星」行動,搗破一個以豪宅作為詐騙中心的本地犯罪集團,有「劇本」、有「網戀情人」主、配角等,分工明確。有騙徒扮成香港女子在外地確診新冠,要求受害人匯錢接濟等等,騙款涉1030萬元,警方拘捕9人包括集團主腦,事件中至少牽涉35名男性受害人,年紀最小為20歲青年,而最大單一騙案涉210萬元。\大公報記者 黃浩輝
警方表示,被捕9人為4男5女,年齡介乎15至69歲,包括1名集團主腦、5名集團成員及3名傀儡戶口持有人,他們涉嫌串謀詐騙及洗黑錢罪。
商業罪案調查科警司劉啟鵬表示,探員自去年展開一項針對性行動,經分析大量騙案資料後,鎖定一個涉嫌在2020年8月至今年1月期間,透過網上情緣騙案手法行騙的本地詐騙集團,有最少35名男性受害,年齡介乎20至37歲,涉及騙款約1030萬港元。據了解,受害人均是想在網絡上認識女朋友,並為對方提供其聲稱需要的財務幫助而受騙。
分工仔細有「劇本」
劉啟鵬續稱,涉案詐騙集團分工清晰,安排人手飾演「網上戀人」,有人扮演配角角色協助騙財,亦有人負責偽造文件及處理騙款。行動中,警方檢獲6隻名錶、約60萬港元現金、大量手提電話、電腦、公司卡片等文件及屬於他人的支票簿,更有扮演網上情人的劇本。
商罪科總督察吳基駿指出,該詐騙集團的犯罪手法類同,他們會先在交友程式中假扮正在外國工作的香港女子,在與受害人建立關係並獲得信任後,再建立疑似網上情人的關係。騙徒其後砌詞借錢,例如稱確診新冠疫情未能返港、積蓄耗盡需錢周轉等原因,要求受害人匯錢接濟。得手後,騙徒再假扮女情人的同事,訛稱希望幫她們還錢,要求受害人先匯款作「保證金」,受害人不虞有詐接連被騙兩次。
其中一人被騙210萬
另外,詐騙集團透過收買大量傀儡戶口對騙款作頻繁交易以清洗黑錢,最後由集團骨幹成員經銀行自動櫃員機提取騙款。據悉,受害人受騙的時間由兩日至5個月不等,最大一宗騙案涉及一名35歲男子,被騙去共210萬元。
商罪科高級督察張文瀚提醒市民,如懷疑對方的身份真偽,可嘗試讓對方進行視像通話,亦可透過對方的社交賬戶的相片來核實其身份,不要輕易相信網上情人聲稱需要金錢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