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時事訪談/盧寵茂:港深醫療優勢互補

時間:2021-12-30 04:26:09來源:大公报

  圖:盧寵茂(右)認為,內地精準防控的抗疫成效,離不開上層決策、中層執行,基層人民配合,三者缺一不可。

  港大深圳醫院是大灣區醫療融合試點,院長盧寵茂接受大公文匯專訪時表示,港深醫院的角色是為融匯港深醫療制度所長,助力國家整體醫療改革。然而將醫療制度、標準乃至技術的「打通」之路並非易事,甚至會面對病人不信任、業界誤解,但盧寵茂堅信「改革永遠在路上,但改革之路無坦途」,而港深醫院終以病人付費少、醫院收入含金量高「一騎絕塵」同級別醫院。

  盧寵茂又透露,「三甲標準」上月底獲國際組織認可,希望未來「中國標準」可以走向世界,成為國際標準。\大公報記者 解雪薇(文、圖)

  醫院堅持「綠色醫療」

  盧寵茂說,香港與深圳雖僅一河之隔,但兩地求醫文化大不相同,內地不少病人習慣頭痛、發燒時打點滴,認為可加速病情好轉,但其實這樣的認知某程度是由於內地醫院在自負盈虧模式下,一定程度依賴銷售藥物或病人數量「創收」,而港深醫院堅持「綠色醫療」,減少不必要的藥材、耗材及檢查,「我哋崇尚少即是多,即睇症給病人專業意見,不過度醫療」。

  不過,港深醫院的堅持有時卻不被理解。盧寵茂說,有病人因為不獲安排輸液而責怪醫生,而港深醫院的收費項目減少,在業界亦顯得格格不入,甚至受質疑,「(港深醫院)實際藥材及住院費用比其他深圳三甲醫院分別低一成半和三成,結果是病人支出錢少咗,醫保給少咗,整個國家醫療費用節省咗,而醫院門診和住院收入含金量高咗」。

  學無止境 內地抗疫好成功

  「學無止境,人要不斷學習,無論有多好都需要不斷改進」。盧寵茂說,全球抗疫近兩年來,中國當之無愧屬最成功。截至上月底,以2200萬人口的深圳為例,作為一個高風險流動城市,一共不到600宗個案,證實防疫嚴格且行之有效。

  他認為內地精準防控的抗疫成效離不開上層決策、中層執行及基層人民的配合,三者缺一不可。他說,理解香港作為國際化城市要平衡更多不同考慮,但抗疫方面應向內地借鑒學習,「香港有機制和能力去做,問題是有無決心,改革永遠在路上」。

  港深醫院開業五年便晉級為全國最年輕的三級甲等醫院,盧寵茂指,三甲醫院即內地醫院評核機制中又大又好的醫院,而評審涉醫療技術、醫療安全、醫院管理等不同範疇,過程嚴謹,但目前國際醫療業界和國際醫療保險業界普遍只認同國際醫療健康質量學會(ISQua)的認證,而當中未包括中國的三甲評審標準,「若做評審認證,你會知道國家三甲評審內涵和標準制定上,比國外嚴謹及認真好多」。

  盧寵茂說,醫院早前提交的「三甲標準」獲得ISQua認可,「三甲標準」日後可望成為國際認同的標準。他認為未來整個大灣區乃至內地醫院都應該走國家的國際醫院評審,之後可以推廣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中國標準走出國際化,「未來中國的醫院評審標準,相信也會成為國際的標準。」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