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降雨量低 水塘瀕乾 隨時「大旱」

時間:2021-07-04 04:23:39來源:大公報

  圖:九龍水塘六月初出現嚴重乾涸,水塘水位偏低,露出龜裂泥層。

  極端天氣或令香港出現嚴重乾旱!本港今年經歷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五月天,降雨量只達正常值的22%,多個水塘隨時「乾塘」。雖然上周忽來幾場大雨,但有水資源專家指出,香港正受每30年一遇極旱天氣影響,若未來數月降雨量持續低企,不排除出現「大旱」。不過,在內地東江水源源供應下,專家相信即使「大旱」,本港亦不會重現1963年四日供水一次的苦況,但港人仍應飲水思源,節約用水。\大公報記者 方學明

  水務署數據顯示,截至6月28日,本港水塘總存水量為365.24百萬立方米,佔總容量62.32%,與去年同期的436.752百萬立方米,減少超過71百萬立方米,總容量比率減少約12.2個百分點。

  大公報記者早前到下城門水塘、九龍水塘、石梨貝水塘,以及經隧道供水到船灣淡水湖的流水響水塘實地觀察,發現存水量偏低。水務署在7月1日數據顯示,下城門水塘的存水佔總容量隻有14.24%。

  「水塘水位見底 從未見過」

  「水位真係好低,以往(水位)至少達橋躉一半以上,而家見底,從未見過。」晨運客李伯說。在流水響水塘,大公報記者當時見到,一半面積已乾涸,九龍水塘、石梨貝水塘情況亦相若。

  有水資源專家之稱、研究逾30年並曾發表超過50篇香港、東江及珠江等水資源論文的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陳驥,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香港正經歷嚴重乾旱危機,若即日起至九月仍未達正常月份降雨量,十月或以後可能出現嚴重乾旱,屆時水庫的存水量,可能不足以應付到明年四月雨季來臨前的供水需求。

  「上世紀1963年香港『大旱』,當年香港人口只300多萬,而家有750萬,每年用水量多好多。」陳驥應用Gamma頻率統計分佈結果,指今年1月1日至6月8日,本港累計降雨量為219.7毫米,乾旱重現期為75.4年;以去年10月15日至今年6月8日累計降雨量232毫米計算,乾旱重現期更達109.3年。他認為香港今年至今的降雨量之少,是百年一遇。

  陳驥解釋,香港以至華南地區包括台灣等,今年五月受太平洋一股副熱帶高壓脊影響,出現高溫少雨天氣,導致乾旱,根據統計,香港每約30年左右出現一次較大規模乾旱,在1991年、1963年、1929年及1895年等,都曾出現過,他相信,今年或未來兩至三年,出現嚴重乾旱的機率大。

  1963年大乾旱的旱情持續達一年,當年市民只能每四日供水一次,每次四小時。陳驥稱,幸好香港現時有龐大的東江水資源作後盾,再出現1963年供水限制的機會很微,但市民仍應提高警惕,飲水思源,珍惜食水,「香港有七至八成食水源自東江水,餘下是水塘集水,2020年香港總耗水量1027百萬立方米,日均2.8百萬立方米。」

  台灣中南部大旱影響生活

  他說:「不是每個地方都有龐大水資源支援,好似台灣中南部,今年五月經歷56年來最嚴重乾旱,好多水庫儲水量不足10%,工業、農業及市民生活受嚴重衝擊,實施供五停二供水制度。」截至6月8日數據,東江水系最大水庫新豐江及楓樹壩蓄水量僅為45.9及4.8億立方米,較去年少41%及56%,整個大灣區供水安全均有風險。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