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新界北地區鄰近深圳,擁有「北部經濟帶」良好優勢。有測量師建議,規劃時應考慮邊境地區的地理優勢,並配合深圳與整個大灣區的發展。
新界北研究獲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支持「上馬」。佔地逾320公頃的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將率先展開勘察研究及詳細設計,目標2025年展開建造工程,料可提供3.1萬個住宅單位,創造6.4萬個就業職位,首批居民及企業可在2032年遷入。
多名立法會議員認為新界北發展進度緩慢,要求當局加快發展,並做好當區交通配套,包括在擬議興建的北環線加設河套站,配合河套區及皇崗口岸的最新發展。\大公報記者 方學明
政府早前在新界北鎖定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文錦渡物流走廊及新界北新市鎮三個具潛力發展區。發展局昨日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簡介項目最新進度,並申請合共約10億元撥款,展開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詳細研究,以及其餘兩區的規劃及工程研究。
會上,多名議員關注新界北發展太慢,並要求當局完善交通規劃配套。新民黨葉劉淑儀批評新界北發展討論多年,惟政府屢屢將發展工程分為逐一階段作研究,令進度拖得太慢,又關注新田/落馬洲棕地作業重置問題。民建聯劉國勳表示,政府過往對新界北至少進行了兩次研究,但卻流於不斷研究,促請當局縮短研究時間,提高發展效率。
料首批居民2032年進駐
實政圓桌田北辰指出,該區預計2032年就有居民遷入,但北環線卻擬於2034年才落成,居民入伙後至少有兩年要面臨交通配套不足問題。他又說,以往政府規劃北環線是由古洞站直駁至落馬洲站,但隨着皇崗口岸重建,內地已經在皇崗口岸一帶預留土地給北環線興建支線接駁,故他認為政府應該「嗱嗱聲」決定規劃由新田站至皇崗口岸的支線興建,穿過長約三公里的河套區,加設河套站,以方便居民經支線往返皇崗站。
發展局常任秘書長(規劃及地政)甯漢豪回應時表示,當局會盡量加快新界北研究及發展。她承認新界北發展出現時間錯配,舉例棕地方面,原本考慮在洪水橋發展多層樓宇安置棕地作業,但發展需時,以致目前受影響棕地作業者未能受惠。至於鐵路發展,她說新界北發展完成後,預料有約20至30萬人遷入,對交通基建需求甚殷,強調會與運輸及房屋局充分配合及研究。
涵蓋20公頃管制站釋出用地
至於何君堯建議應將新界北發展向東延伸至香園圍向東地帶,甯漢豪指,香園圍以東是紅花嶺,將納入郊野公園範圍,屬高度敏感地帶,而紅花嶺及香園圍的中間位置,涉不少山頭及敏感地帶,故未有納入範圍,她表示「會盡量研究,睇可唔可以向東攞多啲土地。」
規劃署於2018年完成《發展新界北部地區初步可行性研究》,物色了三個具發展潛力地區,以滿足長遠房屋及經濟需要。發展局在最新提交立法會的文件中提到,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將涵蓋即將由落馬洲邊境管制站釋出的20公頃用地,當局在2019年展開可行性研究時,亦考慮了深圳和鄰近地區發展所帶來的機遇。
至於文錦渡物流走廊及新界北新市鎮,當局預期會在中至長期內逐步推行,研究會全面考慮兩區位於邊境地區的地理優勢,及深圳和大灣區發展所帶來的機遇;亦會充分考慮區域性發展因素,包括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大綱圖,以及內地「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內容,後者首次提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地位,而研究亦會考慮到為理順跨境貨車車流而實施的「東進東出,西進西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