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大阪世博會現場爆發蟲害。圖為主體建築「大屋頂環」木柱布滿飛蟲。\法新社;右圖:「大屋頂環」木柱上全部都是密密麻麻的小飛蟲。\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綜合MBS、《讀賣新聞》報道:2025年大阪關西世博會自4月13日開幕以來,已吸引超過300萬人參觀,但運營管理問題卻層出不窮。近日,隨着氣溫逐漸升高,世博會現場暴發蟲害。
近日,社交平台近日流傳的多段片段顯示,大阪世博會場內有大量蚊蟲聚集,法國館周邊及水上廣場、中央森林區等地出現大量飛蟲。
主體建築「大屋頂環」頂部木柱全部都是密密麻麻的小飛蟲構成的黑點點。經日本國際博覽會協會確認,該飛蟲品種為搖蚊。幼蟲孳生於場館大型水池,成蟲雖不吸血但密集出現引發遊客恐慌。現場視頻顯示,雨後昆蟲覆蓋建築表面,甚至有女性遊客驚叫逃離。
運營方稱已採取噴灑殺蟲劑、架設滅蟲燈及泡沫劑防治措施,但專家指出蟲害根源在水體環境,預計將持續至夏秋季節,短期內難以根治。專家分析認為,選址人工島「夢洲」的世博園區原為垃圾填埋場,其特殊土壤水質與大阪濕熱氣候共同構成蟲類繁殖溫床,加之夜間照明吸引、食物殘渣等問題加劇了生態失衡。
與此同時,大阪世博會目前還剩尼泊爾館尚未開張。該場館自今年1月中旬起因工程款支付延誤導致施工中斷,至今未能確定開館時間。
展覽期間,參展國與地區、國際機構會輪流在特定日期舉辦「國家日」或「特別日」活動,尼泊爾原定5月31日舉辦「國家日」活動。
大阪府市政府官員表示,若尼泊爾展館無法如期竣工,相關活動勢必受到影響,這將成為本屆大阪世博會首個因基建問題調整官方日程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