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馮浩賢手上的深褐色羽絨外套,正是他在武漢的「戰衣」,與他並肩作戰了七十多天,現在回到香港也不捨得丟掉。/大公報記者文澔攝
「不要擔心,我們都在武漢,要走一齊走。」去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籠罩整個武漢,當時作為特區政府駐武漢經貿辦主任的馮浩賢放棄已經買好的返港機票,毅然決定與4200多名滯鄂港人共進退。困守孤城的70多個日夜裏,馮浩賢與駐武漢辦仍然能夠上班的六位香港同事,向四面八方派送物資、為確診者撲床位、協助安排包機接載滯留者回港,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馮浩賢近日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自己擔任公務員的初衷是服務市民,從未想過可以把公務員服務市民的作用發揮到如此極致。談及仍未過去的疫情,歷盡困難時刻的他呼籲市民用好公共資源主動做檢測,「希望疫情陰霾早啲散去,社會恢復往日活力。」/大公報記者 周宇、文軒
專訪當日,馮浩賢身着一件深褐色羽絨外套。「這是我在武漢的戰衣,即使任期結束回到香港,都不捨得丟掉。」馮浩賢說,去年初封城時的武漢,氣溫在冰點上下浮動,落雨落雪的環境中,這件在商場大減價時購入的羽絨服,既保暖也便於清潔打理,在70多日的抗疫戰中派上了大用場。
2019年12月底,正在香港享受假期的馮浩賢,聽聞武漢當地醫院收治了一些出現發燒、「肺花」等症狀但病因不明的患者。擔憂17年前的沙士疫災重演。馮浩賢一面在香港採購物資預備帶到武漢,一面遠程提醒身處武漢的同事做好準備。一個月後,確診數字不斷增長,疫情大範圍爆發,武漢進入戰時狀態。
時值農曆新年前的春運高峰期,當機立斷的封城措施,令很多在當地的港人措手不及。隨着疫情愈趨嚴峻,封城令從武漢市擴大到整個湖北省,約4200名港人分散在全省各地,其中一部分更是被困在偏遠山區,無形中增加了援助工作的難度。
不單滿足需要 更須安撫情緒
「單靠個人力量是完全不夠的,多得同事們在危急關頭不顧感染風險甚至生命安危,放棄回港與家人團聚的難得機會,這種專業精神令人動容。」馮浩賢說,一位即將退休的副主任二話不說決定留下;另一位原本連人帶行李已經去到高鐵站的副主任也果斷地選擇原路返回。
派藥群組、派口罩群組、派奶粉群組、特別生活需要群組、「撲床位」群組、包機群組……儘管來自四面八方的訊息鋪天蓋地,但馮浩賢處理得有條不紊,包括讓香港外派至武漢的員工與滯留者電話溝通,讓粵語的親切感紓緩緊張不安的情緒;辦內的武漢當地同事透過線上協助做好後勤工作。不過,仍有少數滯鄂港人難忍被困多日而滿腔憤懣,打通電話就是一通劈頭蓋臉的臭罵。馮浩賢卻並不惱怒,反而安慰道:「不要擔心,我們都在武漢,要走一齊走。」對方聽到此言,那股無名怒火就已消退了一大半。
解決了情緒問題,還有交通問題。當時的湖北省封鎖措施嚴格,不僅市與市之間無法往來,就連同城內區與區之間也被隔開,交通的暫時性阻斷對運輸物資等帶來極大不便。就在馮浩賢愁眉不展之際,他駐武漢這幾年中建立的人脈關係為他雪中送炭。
希望疫情受控 各地再現生機
「出門靠朋友。」馮浩賢感慨,很多援助事項的落實,離不開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協助。駐武漢辦與當地省、市港澳辦和外事辦等保持密切聯繫,「他們對所在地情況很熟悉,全數登記好滯留港人的個人信息,齊全的資料對後續安排包機等有很大幫助。」為返港包機奔波的過程中,機場、出入境、海關等部門積極配合,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員一口答應「一定願意幫忙」。有人笑言「在武漢坐『疫監』好耐,很想出來幫手做啲嘢。」在多方面的通力合作下,特區政府接載滯鄂港人的航班高效完成出入境檢查等程序,滿載着對家的日夜思念,包機順利準點起飛回港。
馮浩賢相信,很多市民和自己一樣,希望新的一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們又可以自由自在地到處走到處飛,各地恢復活力,再次充滿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