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破困局 救香港

時間:2019-09-12 04:23:15來源:大公報

倡引例收地建公屋/大公報記者曾敏捷 朱俊賢 梁穎賢

  圖:市民輪候公屋時間隨時衝破六年,屆時民怨恐會加劇

  香港深陷圍城之困,社會倡聚焦改善民生覓出路。民建聯建議政府積極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條例》),徵收新界私人土地興建公屋,讓公屋輪候冊重燃「三年上樓」希望。政府若強徵用地,勢將阻力重重,可能面臨發展商提出司法覆核。民建聯認為政府「唔能夠因為驚就唔做」,發展局就表明持開放態度。地產建設商會雖稱不反對政府引用《條例》以解燃眉之急,但傾向用現行機制處理未規劃用地。

  住屋難是香港深層次矛盾之一,樓價高租金貴,基層居住環境愈來愈差,低收入家庭兒童陷入絕望。香港需要覓地大建房屋,但持續三個月的示威衝擊,令社會「停擺」,填海造地等增加土地供應計劃更是舉步維艱。為突破困局,民建聯昨日建議政府引用《條例》,收回新界私人棕地,用作興建公營房屋。民建聯估計,新界約有700公頃棕地,若每年收回25公頃,三年共75公頃,可補足現時公屋供應缺口。他們將會見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希望獲正面回應。

  李慧琼:缺口愈大 民怨愈深

  政府現有透過《條例》收回有「公共用途」的私人用地,例如新發展區、工務工程、市區重建局項目等。特首林鄭月娥曾形容,《條例》猶如「尚方寶劍」,不能隨意亂用,即使她「很有膽」引例收地,土地擁用人可提出覆核,隨時因快得慢。

  民建聯主席李慧琼昨日稱,政府毋須擔心,因為政府在過往類似官司都勝訴,「任何政策都可能有阻力,我們不能因為害怕而不去做,尤其現時面對公營房屋土地的缺口愈來愈大,不做的話,民怨愈來愈大。這個深層次矛盾做得不好,直接令民怨積累。」政府回歸以來,164次引用《條例》收地,當中13次收地興建公營房屋,而有八宗遭司法覆核,政府全勝。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擬加快釋放私人農地,利用新增樓面發展公營房屋。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柯創盛認為,兩者可並行,分別在於「誰主動倡議」,若政府認為某地適合作公屋,可改劃並收地;若業權人認為適合作私樓,但希望有建基配合提高發展比率,可參與「土地共享計劃」,「若涉及公屋,我們相信完全符合《條例》要求的『公共用途』。」

  發展局稱,對任何可增加土地供應的建議,持開放態度並認真檢視。政府一直有引用《條例》收地發展,未來繼續就不同新發展區及公營房屋計劃收回私人土地。當局將就「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公布擬議安排並聽取意見,適時提交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以公開接受申請。

  地產建設商會傾向現行機制

  四大地產商現擁有逾千公頃農地,政府若強行收地,阻力重重。地產建設商會主席梁志堅稱,不反對政府在已規劃為公營房屋的土地引用《條例》,但對基建未達而閒置土地,政府可與業權人磋商,若可按現機制處理,便應繼續以現機制進行。

  身兼房委會委員的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稱,支持引例增加公營房屋供應,但預計發展商透過司法程序阻礙,當局應有全盤計劃,包括盡快落實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報告,同時考慮全面收回粉嶺高球場地皮。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