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樂善堂校舍變過渡房屋 學生相「留低」

時間:2019-04-18 03:17:33來源:大公報

  圖:樂善堂小學九月開始動工改建為過渡性房屋項目 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大公報訊】記者林海瑩報道:全港首個由校舍改建的過渡性房屋、位於九龍城樂善堂小學的「樂屋」項目,下月開始接受申請,50個住宅單位明年可入伙。建築圖則昨日曝光,小學校舍內現有不少文物,包括清朝同治年間的「龍津」牌匾,連同校園內現時展示的學生作品與照片,均會原址保留,讓變身後的過渡性房屋洋溢校園氛圍。

  學校將於八月底停辦,九月改裝,現有22間課室,每個間隔為兩個住宅,禮堂間成四個單位,合共50個面積180至240平方呎的單位,包括六個四人、40多個三人單位,有獨立廚廁,兩邊通風,配備冷氣。項目建築師袁國章稱,改裝時以磚牆間隔,加強隔音,每個課室保留原有的門,並開鑿多一道門供分間單位出入。學校有足夠天然照明及通風,改建相對簡便。

  保留文物 包括歷史牌匾

  九龍樂善堂總幹事劉愛詩稱,項目以環保為主,原有設備與文物,包括「龍津」和「戴高」牌匾、禮堂對聯、校舍舊相片等,均會原址保留。校內籃球場保留作社區活動用途,並設共享洗衣房、活動室等,提供就業支援及課後託管等。

  「龍津」牌匾現嵌於校舍後門的門楣上,有過百年歷史,原在「龍津石橋」的接官亭,戰時樂善堂遭搶掠一空,僅「龍津」和「戴高」匾額被尋回。

  可住可供教 雙重意義

  九龍樂善堂主席楊小玲稱,這項目有雙重意義,校舍70年來一直作教育用途,學校雖停辦,但希望繼續發揮其作用,過渡房屋將提供小朋友補習等服務,是另一種教育用途。樂善堂現還有兩個市區選址計劃興建過渡性房屋。租金視乎綜援租津而調整,現為4755元。劉愛詩預期申請反應理想,優先考慮輪候「樂屋」的家庭。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