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DSE文言文有範文反考得差

時間:2018-11-07 03:16:25來源:大公報

  【大公報訊】記者劉家莉報道:考試及評核局昨日出版2018年中學文憑試各科《試題專輯》,被視為「死亡之卷」之稱的中文科,卷一首次加入文言文範文考核範圍,但報告揭示,考生表現未如理想,八題中有五題被評「表現欠佳」或「未如理想」,直指不少考生對範文內容不熟悉。中文口試方面,有考生於小組討論時充當「主席」,分配下一輪考生發言,亦有考生搶佔發言、互不相讓,結果變成「鬥大聲」。

  上屆文憑試中文科日校考生達標率有57.2%(第3級或以上),較2017年微升1.4個百分點,是歷屆新高。不過,最新《試題專輯》反映,考生在卷一甲部(即範文部分)表現差異大,表現良好者作答「簡明扼要」,能力稍弱者作答則「胡亂堆砌」,甚或有考生「張冠李戴」。

  考生閱讀面窄 用典不當

  不少考生未能掌握問題關鍵,如《出師表》中,問及為何「表」的文體帶有明顯的個人感情,不少考生沒能圍繞「個人感情」進行闡述,以致「答案蕪雜」、「組織紊亂」。報告指出,有考生亂引例子,如有考生以「三顧草廬」為例,來解釋諸葛亮希望後主「親賢遠小」,證明考生思考不周。報告建議,考生不應該將高中時間全部用在十二篇文言文範文而「執一廢百」,應以擴闊閱讀層面替代操練試卷,以提升語文素養。

  口試壟斷發言兼「鬥大聲」

  口試方面,有考生「機械式」地引用不相干的文化概念,如有考生以五倫論述香港常見的排隊現象,指「中國文化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足見排隊古已有之」;亦有考生稱為取得心頭好,排一日一夜也值得,這是忠誠信實的表現,此類論述有欠妥當,讓人啼笑皆非。報告亦指出,部分考生在自由發言時,搶發言機會,以致疊聲,更有考生堅持繼續說話,刻意提高聲量等。

  在通識教育科方面,報告指出考生能掌握分析資料、解釋概念等硬功夫,然而在綜合資料、釐清爭議方面,「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英文科方面,有學生壟斷發言,影響小組分數。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