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港人工時長難與父母食餐飯

時間:2018-09-05 03:16:31來源:大公報

  圖:香港教育大學社群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總監侯維佳(左一)稱,建議市民應按時用膳,並善用工餘時間與家人共處

  都市人OT(加班)成為「例行公事」,平日食無定時,更遑論與父母「同枱食飯」共聚天倫。有調查發現,近10%港人每周工作超過56小時,以五天工作計即日做逾11小時。礙於工作纏身,儘管打工仔幾乎一致認為,與父母食飯相處重要,但近30%人每月最多「同枱」一次。不過,亦有夜班一族與家人的作息時間顛倒,仍堅持每天與父親吃個午飯才上班,只因「佢係我阿爸」。/大公報記者 謝進亨

  一個食品品牌於七月進行網上調查,訪問2950名20歲或以上港人,昨日公布結果發現,以工時長見稱的香港打工仔,15.6%受訪者每周工作50至56小時;9.2%人每周工時更超過56小時。若以每周工作五天計,即日做11小時以上。雖然97%人認同跟父母一起食飯相當重要,但30%人每月只有一次機會,甚至更少可與父母同枱食飯,58%人歸咎於工作忙碌,34%人稱因為不是與父母同住。

  年約30歲的鍾先生是「12碼」保安員,所謂「12碼」,即每周上班六天,每更12小時。雖然與父母同住,但工時長兼需日夜輪班,跨區工作交通來回車程又花逾一小時,坦言「平日見面都難,坐低食餐飯就更加無可能」。為陪伴兩老,每逢時節或喜慶日子,他努力與同事協調遷就「調假」,才能與父母同枱吃一餐飯。

  夜班族少 堅持天天與父吃

  從事媒體工作的陳先生,與父親並不同住,但仍堅持每天陪伴老父吃午飯,「因為佢係我阿爸,一定要每日見佢」,雖然每天工作至夜深,凌晨才回到家中,也寧願減少睡眠,早些起床與老父「同枱食飯」。

  工聯會副理事長、服務業總工會主席唐賡堯稱,物業管理、保安、清潔行業工時過長問題最嚴重,「12碼」保安未計加班,每周工作72小時。打工仔為養家餬口,犧牲時間無法與家人相處,促請政府盡快立例規管工時,以每天八小時為標準工時,提高待遇。

  食無定時易有情緒問題

  香港教育大學社群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總監侯維佳稱,估計約5%至10%港人有焦慮及抑鬱,有研究發現,打工仔工作負荷過重,影響健康飲食、睡眠及與家人共處的規律下降,久而久之會有負面情緒,如焦慮及抑鬱症狀。食無定時也影響個人情緒。他策稱不少人把握在工餘時間與父母共處,但可能談及升職加薪等忌諱話題(見表)而感困擾,他建議視家人的詢問為關心問候,並向父母傾吐心事有助抒發個人壓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