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暖心傢俬締造安樂劏房

時間:2018-09-02 03:16:24來源:大公報

  圖:一班學生設計師「夾手夾腳」,為劏房戶設計傢俬

  劏房,香港土地問題下的一闋悲歌。如何能在擠迫的蝸居中,妙用傢俬與傢具擺設騰出空間,為住客締造「安樂窩」,是一大學問。八名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產品設計系學位課程學生,去年參加了由學院與社福機構合辦的活動,親身走進劏房戶的家,了解他們的生活實況,更以所學替四個各有「特色」劏房單位,度身設計專屬傢俬。新傢俬大大改善生活環境,有劏房戶感動得哭了出來。只要人人發揮所長,熱心助人,這個社會就有愛與關懷。/大公報記者 方學明(文) 何嘉駿(圖)

  個案1:兩母女住80方呎

  「希望有張枱食飯做功課」

  這四個劏房單位在香港仔與田灣一帶,小則數十方呎,最大也僅200方呎,共通點兩個字:擠迫。有兩母女居住在不足80方呎單位內,也有一家三代五口住在約90方呎單位。參與活動的學生謂賢到訪後稱,「佢哋嘅單位好多都好亂,主要嘅傢俬係可以疊高嘅膠箱,喺入面根本無美觀與空間感可言,所以我哋嘅參與係要紓緩佢哋已經非常擠迫嘅環境,令佢哋喺住方面,重獲最基本嘅生活質素。」

  謂賢是THEi產品設計系二年級學生,他與三年級的師姐翠琳,負責的是一個80方呎劏房,住客是一位母親與其就讀小二的女兒。謂賢憶述,首次進入這劏房,第一印象是:「嘩!邊住到人㗎!」單位呈長方形,開門就「一眼睇曬」,房內放了一張單人碌架床、雪櫃及多個疊起的膠箱,空間所餘無幾。如廁須先經廚房,廁所就在煮食爐旁邊。

  「媽媽好內斂,唔鍾意講嘢,相反,阿女好活潑,跳跳扎咁!」坐在旁邊的翠琳說,大家談到對專屬傢俬設計的要求時,小女兒即說:「我要藍色,希望有張枱食飯同做功課。」媽媽則希望有空間擺放電熱水壺:「我習慣咗一起身就飲水,而且一定要就手,就係咁。」

  日常生活屈在床上

  兩母女蝸居劏房多年,日常生活包括吃飯、女兒做功課,都要屈在碌架床下格,一張小枱,對她們來說已經十分重要,謂賢與翠琳聽到要求後,就循這方向起動設計。經過一次造訪、一次度尺,謂賢與翠琳花了近三個月,設計出一個高逾六呎的層架,全藍色,離地約一米高設有一塊可伸縮的白色木板,可當書枱,也可作飯枱。枱上方預留一處約有A4紙面積大的空間,可放置電熱水壺。

  謂賢與翠琳異口同聲說,雖是按母女要求「度身製作」,但不肯定能否滿足她們,直至去年12月,傢俬送抵安裝,他們終放下心頭大石。「阿女一見個傢俬,就話好鍾意,佢話藍色好靚,終於有自己嘅書枱可以用;媽媽就話最緊要有個位畀佢擺電熱水壺。」「我哋唔可以喺經濟上幫到佢哋,又唔可以幫到佢哋上樓,唯一可以做嘅,咪用我哋學到嘅設計傢俬知識囉!而家幫到手,覺得好有意義。」

  個案2:五口家住90方呎

  「終於可連人帶餸行入屋」

  另一組三年級生頌華與尉任,負責為住在90方呎劏房的一個五口家設計傢俬,該個家庭的成員為一對夫婦、年約60歲的外母,以及一對分別就讀初中與小三的兒子。

  「佢個單位好誇張,90方呎住五個人,間房好多雜物,擺咗一張雙人碌架床後,裏面連企多一個人嘅空間都無,近門口仲要有張方形BB用摺枱,阻住大門打開,張枱就係佢哋平時食飯嘅地方,要一個一個輪住喺枱前食飯。」

  同枱吃飯是奢侈夢

  尉任坦言,未想過同枱吃飯那麼簡單的事,對這家人來說已是很奢侈。於是,他定下首要任務——讓這一家可以同枱吃飯,另外幫助他們增加儲物空間。

  「我最想係改善佢哋嘅生活模式,由於喺探訪過程中,我哋發現佢哋因單位太細,關係變得有啲疏離,爸爸每日只瞓覺先喺屋企,一對仔喺樓下公園做功課,一家人見面同溝通好少。」尉任說。

  經過度尺、構思、設計與製造,頌華與尉任花約三個月時間完成「專屬傢俬」。頌華稱傢俬最大特色是設有一塊面積約四呎乘呎半的枱面,雖則枱面未必能夠完全解決五人同枱吃飯問題,惟至少不用「逐個逐個」吃飯,他認為已成功了一半。另外,枱面可作書枱使用,也解決了兩名兒子外出公園做功課問題。

  安裝日子到了,戶主甫見專屬傢俬在劏房完成擺放後,立時雀躍非常,其間女戶主更激動至哭了出來,「你哋傢俬個弧位實在太好了,以前因為放摺枱,以致每次開門都撞到枱角,只可有一呎空間側身入屋,但而家變成弧形,開門角度大咗,我終於可以連人帶餸行入屋,你哋真係好細心。」尉任憶述女戶主當天感謝之情,至今歷歷在目。

  這群熱心設計系學生坦言,即使在個人能力上,無法改變他們居住劏房的事實,然而,卻立志為居住環境擠迫的家庭與人士服務,希望設計更多更實用、並能在最有限空間發揮長處的傢俬。「香港人住嘅地方愈來愈細,調查話劏房人均面積仲細過囚室,而最近又有納米樓出現,我嘅願望係不論貧富,所有人都有最基本居住生活質素。」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