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貿戰殺埋身 「帶路」灣區是出路

時間:2018-07-13 03:16:46來源:

  圖:《大公報》昨日舉行「貿易戰與香港」座談會,邀請工商界人士及專家學者探討貿易戰帶來的影響及應對措施/大公報記者黃洋港攝

  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美國再宣布擬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大公報》昨日舉行「貿易戰與香港」座談會,邀請工商界人士及專家學者,共同探討貿易戰的影響,以及特區政府和業界如何應對。與會講者均認為,特區政府不可低估貿易戰的影響,香港與國家休戚與共,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而此次貿易戰釋放出最強烈的訊息就是:美國市場不可靠,香港加快開拓新興市場方向正確,力度更必須加大。工商界希望特區政府幫助港商和內地企業「併船出海」,把握「一帶一路」機遇。/大公報記者 朱晉科 石璐杉

  「貿易戰與香港」座談會昨日下午在北角海逸酒店舉行,積金局主席黃友嘉、香港中華總商會永遠榮譽會長王敏剛、香港工業總會主席郭振華、香港中華總商會工商業委員會主席方文雄、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黃震、中華出入口商會榮譽會長莊成鑫、香港電子業商會會長吳自豪、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教授雷鼎鳴、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前浸會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巫伯雄等嘉賓應邀出席。會議由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總編輯李大宏主持。李大宏表示,貿易戰對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將帶來持續而深遠的影響,香港無法置身事外,要早準備、早主動。

  影響GDP輕微不代表衝擊小

  多位講者發言時均提醒特區政府切勿低估貿易戰的影響。近期多個商會都就貿易戰問題向會員做問卷調查,方文雄指出,起初各行各業不覺得有影響,以為美國只是開始聲勢大,之後就會漸漸平息。但他表明,事實並非如此,中小企、微企準備不足,資金短缺,邊際利潤低,當有大風浪到來之際,相信很多都無法承受。

  黃友嘉提到,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指中美貿易戰對香港GDP(本地生產總值)增速影響不超過0.1至0.2個百分點,但他認為,這只是第一輪的影響,香港本地生產線少,港商在內地設廠受到貿易戰的波及,不會直接反映在香港的GDP上,因此,貿易戰對香港整體經濟的衝擊,一定會超過有關數字。黃友嘉強調,今次貿易戰凸顯了美國市場不可靠,香港長遠一定要發展新興市場。黃震表明,華為的例子告訴我們,進入美國市場不容易,但其目標是,即使沒有美國市場,也要做世界第一。「我們要思考中國在沒有美國市場後要怎樣走。」

  「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的巨大市場令港商在貿戰陰霾中看到新希望。郭振華指出,香港廠家要自保,可考慮轉移廠房以避開貿易戰的影響,但與過往單打獨鬥不同,如今應該聯合轉移,通過設備共享降低風險。工總早前就向商經局建議,幫助業界對外尋找合適的地方,與內地廠家「併船出海」,「我們希望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希望得到政府資助,一起去開拓市場。」

  王敏剛亦認為,中國在「一帶一路」方面的推動沒有退縮的餘地,必須在地緣、經濟、軍事、學術各方面,因應損失去作應對。莊成鑫提出,大灣區發展受制於區內有三種不同稅制,造成人才流動問題,建議大灣區試行單一稅制。吳自豪表明,貿易戰對本港電子業影響遠超表面數字,業界或加速搬離內地,但他認為加強內地銷售、透過加強與東盟國家的聯繫,同樣是業界出路,希望特區政府加強支援中小企。

  大戰關鍵不在貿易在科技

  學者認為,中美貿易角力關鍵在科技。雷鼎鳴多次提到「修昔底德陷阱」,即一個大國崛起之時,必然受到既存大國的打壓。不過雷鼎鳴認為,長遠來說中國的贏面遠遠大於美國,香港從中可發揮獨特的作用,「今次貿易戰的關鍵不在貿易,而在科技,如今中國科技存在短板,部分零部件無法自行生產,而香港擁有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可助國家一臂之力。」危中有機,巫伯雄認為,今次也是中國發展科技、經濟、外交的機會。關焯照指出,中國要在貿易戰勝出,不能硬碰硬,而要用柔性手段慢慢化解問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