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墟 里/討 好\葉 歌

時間:2025-11-03 05:02:24來源:大公报

  有人傷害了你,你會無視他們的惡行,反倒向他們道歉嗎?會和欺負你的人交朋友嗎?常為自己是否說錯話糾結嗎?為贏得他人表揚而偽裝自我嗎?如果答案為「是」,那麼你可能擁有討好型人格。美國心理學家Ingrid Clayton提出,討好實際上是面臨危險時自我保護的一種策略。

  根據現有理論,面對危險大家的普遍反應是三個「F」:嚇呆(freeze)、爭鬥(fight)或逃逸(flee),Clayton提出了第四個「F」,討好(fawning)。她並不把討好視為性格弱點或道德瑕疵,而是將根源追溯到過往人際關係中的創傷,特別是童年時代的創傷。弱者有時不得不討好強者來保全自己。雙方強弱對比太過懸殊時,奮起反抗只會遭受更多羞辱和傷害。但當這種下意識行為一再重複,成為無法擺脫的強迫症時,會把個人存在的意義完全寄託於外人的肯定、認可,根據外在標準改造自己,也就喪失了自我。Clayton指出,討好型人格可能永遠無法徹底改造好。不過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分析自己的討好傾向,弄清究竟是面臨實在的危險還是習慣成自然。對症下藥,才能糾正不健康的心理傾向。

  Clayton對「討好」的解讀較寬容,可能和她發現自身的類似傾向,進而追溯到童年時代被繼父虐待的經歷有關。今年八月底,電視直播特朗普政府長達三小時的內閣會議。每位部長、要員匯報工作前,無一例外都對特朗普大唱讚歌。觀眾如果不是「川黨」,會覺得這些高官奉承諂媚,沒羞沒臊。如果用Clayton的理論來解釋,他們此舉是受趨吉避凶的心理驅使吧。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