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十五五」期間,香港要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快布局人工智能等領域。圖為參展商在香港國際創科展上展示協作機器人。\中新社
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提出,要「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所長楊萍27日在中國記協新聞茶座上回應大公報記者提問表示,「十四五」以來,香港、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呈現顯著變化,穩定向好態勢正在形成。「十五五」時期港澳發展非常值得期待,香港應發揮資本市場、國際貿易等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她提到,「十五五」時期中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中國具備應對外部環境的信心和主動性,國內大市場給自身發展提供機遇,也為全球合作創造空間。\大公報記者 任芳頡北京報道
楊萍介紹,香港依託資本市場優勢、地域特色及粵港澳大灣區定位,在深港合作、粵港合作中取得突破性進展,例如跨境支付通、「滬深港通」「債券通」等內地與香港聯通機制持續完善,醫藥企業密集赴港上市,港珠澳大橋開通七周年往來旅客超1億人次,「這些具體成果印證了『十四五』期間港澳發展的積極進展,為『十五五』延續良好態勢奠定了基礎」。
加快布局AI金融科技等領域
「中央對港澳發展始終高度重視並給予大力支持。」楊萍表示,促進香港繁榮穩定發展是重中之重,需充分發揮其獨特優勢並做好發展謀劃。「十五五」時期,中央將繼續依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戰略,在科技、金融等領域出台更多政策,推動港澳長期繁榮穩定。
「十五五」期間香港應如何發力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楊萍表示,香港必須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資本市場、國際貿易、國際交往等領域發揮獨特優勢,取得更多的進展與成效,在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領域加快布局。與此同時,持續推進和深化深港、粵港及與其他地區的合作。「我們曾在調研中觀察到,兩地共建產業園區時,曾出現發展節奏不同步的情況,但通過協調已逐步改善」。楊萍最後強調,「我覺得在『十五五』時期香港和澳門的發展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中央支持與自身優勢將共同推動港澳邁向新發展階段。」
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還提到,「十五五」時期中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楊萍表示,大國關係牽動國際形勢,國際形勢深刻影響國內發展,中國仍處於戰略機遇與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她分析稱,從國際視角看,中國具備主動運籌國際空間、塑造外部環境的有利因素。經歷了「十四五」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中國應對外部挑戰與不確定性的信心和主動性顯著增強,這種成長與積累為「十五五」時期拓展國際合作、抵禦風險提供了堅實支撐。
中國超大市場為全球合作創造空間
從國內基礎看,作為經濟大國、人口大國和地域遼闊的國家,中國發展根基穩固、優勢突出,韌性足、潛能大的特點未變,支撐經濟社會長期向好的因素持續發揮作用。這種內生動力是應對外部衝擊、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
「美國之所以能夠運用關稅來打關稅戰,就是因為國內市場相對比較大。」楊萍指出,中國有14億人口、人均GDP超1.3萬美元,如此超大市場規模,既為自身發展提供機遇,也為全球合作創造空間。「十五五」時期中國需乘勢而上、迎難而行,將超大規模市場、完整產業體系、豐富人才資源等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