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圖:中美友城大會舉行期間,簽署三項教育合作協議,成果豐碩。\受訪者供圖;右圖:參加中美友城大會的嘉賓參訪之江文化中心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新華社
【大公報訊】記者王莉杭州報道:10月25日至27日,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七屆中美友城大會在浙江杭州舉行。本屆大會以「更緊密的合作 可持續的未來」為主題,來自美國28個州的36個郡市的180餘位各界人士與中方26個省區市代表共同出席,是近年來規模最大、層級最高的中美地方交流活動。
謝鋒:以「微循環」改善「大環境」
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在視頻致辭中表示,習近平主席指出,「中美關係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活力在地方。」友城、友好省州關係正是體現和融會這「四個維度」的重要載體。中美建交46年來,雙方已結成288對友好省州和姐妹城市,持續匯聚人民希望,夯實民間基礎,點燃青年夢想,激發地方活力,為中美關係行穩致遠提供湧動不息的源頭活水。
結合本次大會主題,他提出三點建議:一是相知相近,推動中美友好深入人心,用民心相通的溫暖與活力,化解彼此隔閡,打破寒蟬效應。二是固本強基,通過地方合作「微循環」,改善中美關係「大環境」。三是聚焦合作,構建中美關係可持續未來,攜手推動兩國在相互成就中實現共同繁榮。
謝鋒表示,我們要共同呵護歷經將近半個世紀構建起來的友城「朋友圈」「關係網」,通過地方合作「微循環」,改善中美關係「大環境」,為雙邊關係企穩向好注入不竭動力。同時,他期待中美友城、友好省州關係成為跨越太平洋聯結兩國人民的橋樑,助力中美關係沿着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方向破浪前行。
打破信息壁壘 向「脫鈎斷鏈」說不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楊萬明表示,在當前中美關係面臨挑戰的背景下,中美友城之間所展現出的真摯友誼與合作願望令人振奮,充分體現了中美友城合作的韌性和活力。友城為中美人民相互了解、相互尊重架起了一座座重要的橋樑。通過一個個友城紐帶,中美人民走出信息的壁壘。中美地方友城合作的事實有力證明,「脫鈎斷鏈」不是現實理性選擇,對立對抗只會兩敗俱傷。
大會期間設立教育交流、城市創新、可持續發展等專題論壇,中美雙方共簽署9個合作協議,涵蓋友城深化、教育合作以及企業合作。會後還發布了第七屆中美友城大會《杭州共識》,呼籲中美各界有識人士在面臨各種困難挑戰的時期,更加積極支持、投身友好城市合作,推動雙方在人文、教育、青少年等領域進一步擴大合作,共同為中美關係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