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十五五」時期,擴內需將成為「戰略之舉」。圖為7月27日顧客在海南海口的全球精品免稅城選購商品。\中新社
編者按
今年既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的關鍵節點。回望過往,在五年規劃引領下,我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提升,人民生活持續改善,書寫了世所罕見的發展奇跡,也印證了「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戰略定力。
立足當下、着眼長遠科學謀劃「十五五」,以高水平規劃應對不確定性、引領高質量發展,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邁上新台階的必由之路。《大公報》今起推出《「十五五」前瞻》系列報道,聚焦「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焦點議題,深入分析、探討未來五年的發展方向與路徑,為讀者呈現前瞻視角,凝聚發展共識。
「十五五」時期是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既肩負着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使命,又需應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與國內轉型的複雜挑戰。在此背景下,中國經濟如何繼續穩中求進、「十五五」規劃如何更好謀篇布局,成為各方關注焦點。
專家認為,規劃目標任務要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將佔「十五五」規劃重要位置。「十五五」時期,擴內需將成為「戰略之舉」,做大做強國內市場,對沖外部風險挑戰,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穩增長依然是重中之重,將保持相應的宏觀政策力度。另外,中國將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國家發展注入確定性,亦為世界穩定貢獻力量。\大公報記者 任芳頡
當前編製「十五五」規劃比五年前面臨的內外部挑戰更多、更複雜。國家「十五五」規劃主題主線和戰略基點課題組組長、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向《大公報》分析指出,從國際環境看,大國博弈明顯加劇、科技革命加速、全球經濟格局正在重構、全球治理面臨變革等變化會在未來產生深遠影響,外部環境的重大變化必然會為「十五五」規劃的編制思路帶來一些變化。從國內環境看,當下國內經濟面臨的穩增長壓力比五年前更複雜,一些中長期的困難和挑戰已經浮現,比如人口問題、外部的輸入性風險等。因此,「十五五」規劃的編制思路要為適應這種變化做出相應調整。
董煜指出,規劃的編制工作有變與不變。從不變角度看,二十大報告提出的重大部署會按既定目標開展,不管外部怎樣變化,一些中長期的規劃會繼續做下去。比如「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目標,「十五五」規劃中會根據頂層設計保持定力,持續推進;再如,近兩年大力推進的「兩重」、新質生產力等,預計也會在「十五五」規劃中佔據重要位置。
打造全國統一大市場 拉動就業消費
從變的角度看,一些發展目標要更加突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擴大內需。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將擴內需列為年度工作的首要任務,「十五五」規劃中會更加凸顯其重要性。此外,面對諸如人口問題、民生保障等領域出現的中長期新挑戰,「十五五」規劃也要有針對性地做出安排。
董煜認為,「十五五」規劃中,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依然會被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要穩住經濟基本盤,給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活力,讓企業員工能夠獲得穩定收入並敢於消費,同時創造出新的崗位提供更多機會。
打造全國統一大市場,讓中國的市場規模盡快成長起來。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十五五」期間要努力成為世界第一大消費市場,這對中國經濟未來前景至關重要。從消費端看,統一大市場能夠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也會給廣大中小企業、特別是服務消費領域企業帶來業務增長機會,給個人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十四五」規劃綱要沒有設定五年GDP年均增速指標,而是表述為「保持在合理區間、各年度視情提出」。董煜認為,「十五五」規劃可考慮採取類似方式,但在其他相關聯的量化指標測算方面要心中有數。更重要的是,「十五五」規劃要向社會釋放一個明確信號,不管是否給出GDP年均增速具體目標,穩增長依然是重中之重,要讓外界看到中央對經濟增長的重視,讓各方通過宏觀政策的實施來看中國經濟未來可能的增長區間。
政策需具備「需求側」思維
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董煜指出,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內需重點聚焦兩方面:其一,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需完善全鏈條機制。不僅要提升評估科學性、合理性,更需從政策起草到落地實施全程跟蹤,尤其注重實施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糾偏校正。目前評估多集中於政策出台前,實施中的效果及後續影響評估機制尚待建立,「十五五」規劃可將其作為治理體系改進重點。
其二,預期管理有必要進一步置於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的核心位置。董煜認為,市場經濟本質是預期經濟,預期管理的有效性取決於經濟基本面與政策科學性,但戰術層面需強化政策出台前的研判與實施中的市場溝通。政策需具備「需求側」思維,從主體視角預判影響。過去市場波動多因政策信息傳遞的橋樑出現問題,導致市場對一些政策信息的理解出現偏差或被「帶節奏」,如何客觀、準確、真實地傳遞政策信息,對做好預期管理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