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十四五」成就與香港/從「奔月採壤」到「天問探火」 中國邁步航天強國

時間:2025-10-18 05:02:25來源:大公报

  圖:中國載人登月計劃

  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從地月空間到星際跨越,「十四五」期間,中國月球及深空探測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在月球探測方面,嫦娥五號成功採集1731克月球正面樣品,嫦娥六號完成了人類首次月背採樣返回,取回人類第一抔約1935.3克月球背面樣品,中國至此獲得當前月球最年輕和最古老的土壤。

  此外,天問一號開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旅程,一次性實現火星「繞、落、巡」三大目標;天問二號瞄準小行星2016HO3,將完成探測和取樣返回,並再對主帶彗星311P開展科學探測……中國月球及深空探測五年來成績斐然,為人類探索太空作出全新的貢獻。中國航天已穩居世界第一梯隊,正在從「跟跑、並跑」向部分領域「領跑」的航天強國目標進發。而「十四五」期間,香港科研團隊也以更大的力度融入國家航天事業,貢獻「香港智慧」。\大公報記者 劉凝哲

  2004年,中國探月工程正式啟動「繞、落、回」三步走的宏偉征程。嫦娥一號、二號成功實現繞月探測,嫦娥三號攜「玉兔」登陸月球正面,嫦娥四號則完成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着陸的壯舉。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文昌航天發射場啟程,歷經23天太空跋涉,成功帶回1731克月球正面樣品,標誌着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也宣告了「三步走」戰略的完美收官。此次任務實現了中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里以外的月球軌道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着月球樣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嫦六」出征 揭秘月背謎團

  「十四五」期間,中國探月工程四期大幕正式拉開。2024年5月3日,嫦娥六號出征,勇闖神秘的月球背面。經過53天的旅程,嫦娥六號成功帶回了約1935.3克珍貴的月背樣品,完成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之旅,填補了人類對月球最古老盆地南極─艾特肯盆地認知的空白。

  中國探月工程為全球科學家探索月球、研究太陽系演化提供了珍貴資料。據報道,基於中國探月數據,中外科學家已發表超1900篇論文。中國科學家發現月球第六種新礦物「嫦娥石」,填補國際空白。嫦娥六號月背樣品研究也取得突破性進展,揭示南極─艾特肯盆地形成於42.5億年前,月球正面、背面巨大差異的謎題正被揭開。

  「天問」升空 十年探測深空

  在火星探測方面,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開啟了中國的行星探測時代。歷經近7個月的飛行,它於2021年2月進入火星軌道,並於5月15日成功着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成功着陸火星的國家。此次任務一次性實現了「繞、着、巡」三大目標,是人類首個在一次任務中完成此壯舉的火星探測任務。

  2025年5月29日,「天問二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這是中國深空探測邁向更遙遠星際的重大計劃。任務的主要目標是對近地小行星2016HO3進行伴飛探測和採樣返回,並計劃在未來飛往主帶彗星311P開展科學探測。整個任務周期預計長達十年,展現出中國在複雜深空探測任務上的強大能力。

  「十五五」期間,中國探月工程將向全新的目標邁進。2026年嫦娥七號將出發,前往月球南極尋找水冰存在的證據。嫦娥八號計劃於2029年前後發射,與嫦娥七號共同開展科學探測和資源開發利用驗證試驗,為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奠定基礎。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