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華社發表述評:堅決打好攻堅戰持久戰 習近平經濟思想 引領中國主動求變贏先機

時間:2025-10-17 05:02:38來源:大公报

  圖:掃碼看全文

  【大公報訊】新華社15日發表長文,題為《堅決打好攻堅戰持久戰─習近平經濟思想引領新時代經濟工作述評之三》。文章指出: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洞若觀火的眼光與堅如磐石的定力,引領中國經濟在變局中開新局,在危機中育新機,在闖關奪隘中破阻前行。在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科學指引下,中國經濟發展不斷贏得主動權,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夯實發展基座。

  統籌發展和安全,必須勇於和善於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既要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

  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黨─「必須清醒認識前進道路上進行偉大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發揚鬥爭精神,提高鬥爭本領」。

  推動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無不是一場場攻堅戰持久戰。堅決打好攻堅戰持久戰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方面,飽含駕馭複雜局面、推動事業發展的實踐智慧。

  保持宏觀大局穩定─強調「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不能把長期目標短期化、系統目標碎片化,不能把持久戰打成突擊戰,也不能把攻堅戰打成消耗戰」;

  堅持開放合作共贏─指出「二十年前甚至十五年前,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國等西方國家,今天反而是我們被認為是世界上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積極主動同西方國家形形色色的保護主義作鬥爭」;

  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提出「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努力增進國際科技界開放、信任、合作,以更多重大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並有效維護我國的科技安全利益」;

  一個個高瞻遠矚的判斷、一次次科學果斷的決策,習近平總書記為新時代中國不斷奪取新勝利指明方向。

  「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莊嚴宣布。

  新時代以來,在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引下,黨中央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一場場攻堅戰持久戰中贏得先手、佔領先機,展現了高超的治國理政智慧。一系列戰略性、前瞻性舉措,在風雲變幻中更顯自主、篤定。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兩個大局」的重大戰略論斷,標定了新時代治國理政的時空坐標。

  在高質量發展戰場上,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塑造發展新優勢新動能;在鄉村振興戰場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風險防控戰場上,統籌發展和安全,完善制度守牢底線……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攻堅戰持久戰錨定方向,不斷贏得歷史主動。

  「花江峽谷大橋正式通車!」9月28日上午,隨着第一輛車駛過橋面,新的世界第一高橋正式通車。在地無三尺平的貴州,數萬座大山,困住了當地群眾通江達海的夢想、阻擋了共同富裕的腳步。出山,是人們千年來的夢想所在!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進入橋樑建設的「衝刺期」,一座座橋樑讓曾經的「山地王國」變身「高速平原」。「通一座橋、興一片業、富一方百姓」的美好願景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

  長河奔騰不息,征程未有窮期。前進路上,既要打好一場又一場攻堅戰、遭遇戰,更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打好持久戰。「有些事要打攻堅戰,有些事要久久為功。」「當前反映最為集中、最為迫切、需要打攻堅戰的,就抓緊改;需要久久為功、打持久戰的,就徐圖之。」

  把握好快與慢的節奏、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係,生動體現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實踐智慧。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要有足夠的歷史耐心,把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想在前面,切忌貪大求快、颳風搞運動,防止走彎路、翻燒餅。」

  談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談及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實現14億人共同富裕,必須腳踏實地、久久為功」。談及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叮囑,「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要有耐心,有歷史的耐心」。既集中力量攻克難關,亦錨定方向、久久為功。

  在西起塔里木盆地、東至松嫩平原西部的萬里風沙帶上,黃與綠交鋒數十年,一代代治沙人成就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傳奇。2023年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明確部署,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打一場「三北」工程攻堅戰,要求保持戰略定力,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幹,鍥而不捨推進「三北」等重點工程建設。

  變化正在發生——塔克拉瑪干沙漠戴上「綠圍脖」、科爾沁沙地正重現草原風光、黃河「几字彎」逐漸鋪展着「金沙藍海綠洲」的畫卷。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我們既要有只爭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恆的堅守。

  心繫長江之變,習近平總書記上大壩、走港口、進村莊、入企業、看城市,踏遍長江上、中、下游,先後四次主持召開座談會,謀劃讓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的發展之道;牽掛黃河之「病」,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主持召開座談會,謀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沿黃省區「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以「千年大計」推進雄安新區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穩紮穩打,善作善成」,推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發展這座「未來之城」;…………

  歷史總是在接續奮鬥中書寫,事業總是在鍥而不捨中成就。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是一場關乎長遠發展的宏偉征程,不會一帆風順,甚至會遇到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2020年7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這一深刻論斷,為理解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提供了宏闊視角,也為後續戰略布局奠定了理論基礎。

  當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明確這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是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的戰略謀劃。路徑愈加明確,底氣更加充沛。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謀劃,近年來黨中央持續深化部署,聚焦暢通國內大循環、提升國內國際雙循環質量等關鍵任務立柱架樑。其中,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成為激活全局的「棋眼」與關鍵突破口。

  從出台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到布局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和現代物流體系,黨中央堅持從頂層設計破題,以久久為功的韌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大市場」向「強市場」穩步轉變。駕馭中國經濟巨輪無懼風雨、破浪前行,既要拿出「闖」的勇氣攻堅克難,也要保持「穩」的定力久久為功,不斷積小勝為大勝,塑造中國在國際合作和競爭中的新優勢。

  時代長卷,在揮毫潑墨間盡顯戰略定力。事業新篇,在滴水穿石中涵養深厚根基。

  當前,「十四五」規劃收官在即,「十五五」藍圖謀劃在即。

  站上新的歷史起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帶領全黨全國人民,以鬥爭精神攻克難關,以戰略主動贏得先機,以久久為功鑄就輝煌,繼續打好一場場攻堅戰、持久戰,向着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奮勇前進!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