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醫管局遙距病理冷凍切片服務成效彰

時間:2025-10-04 05:01:36來源:大公报

  圖:遙距病理冷凍切片服務,不單節省醫生往返的時間,更減少樣本運輸環節,讓資源得到更有效運用。圖為樣本掃描機。

  【大公報訊】記者肖泓宇報道:施政報告提出政府積極推進數字病理技術及AI的發展,為配合數字化發展,醫管局新界東聯網已在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北區醫院、大埔那打素醫院配備數字掃描儀,成功推行全港首個遙距病理冷凍切片服務,並引入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目前每周處理1至2宗遙距病例,準確率與現場診斷無異,預計明年首季將人工智能診斷投入臨床應用。

  北區醫院及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病理學部顧問醫生陳昌堅表示,遙距病理冷凍切片服務現主要應用於副甲狀腺樣本,透過高清掃描儀將玻璃切片轉化為數字影像,再經醫管局內聯網即時傳輸,醫生可在20至25分鐘內完成診斷。

  年底擴至皮膚腫瘤等檢查

  他稱傳統病理冷凍切片過程費時費力,舉例由於病理學團隊設置在北區醫院,那打素醫院外科團隊在手術期間採取組織樣本後,需病理學部進行即時冷凍切片及診斷,醫生需從北區醫院即刻前往支援。遙距冷凍切片技術解決了這一問題,那打素醫院的技術人員在病理科醫生透過即時通訊軟件遠程監督下處理樣本,製成玻璃切片後,用專門儀器掃描成高解析度圖像,「這就像谷歌地圖一樣,可不斷放大,達到顯微鏡級的清晰度。」

  他強調,這模式節省醫生往返兩院的時間,減少樣本運輸環節,醫療資源更有效運用。他預計年底將服務擴至「切緣評估」樣本,如皮膚腫瘤手術中的邊緣組織檢查,以確保腫瘤被完整切除。

  AI診斷明年首季臨床使用

  在跨院協作方面,陳昌堅稱,數字病理技術讓跨專業團隊會診更高效。數字化會診已實施九個月,每兩周可討論十多名病人病例。透過數字平台,放射科、腫瘤科、病理科及外科醫生可同步查看病人醫學影像,實現無縫對接,並制定適切治療方案。

  人工智能(AI)輔助診斷方面,該系統於今年第三季開始試行,主要用於乳腺癌及前列腺癌診斷,AI能自動標記疑似病變區域,並優先處理可能患有癌症的病例,陳昌堅稱,「以乳腺癌細胞計數為例,以往醫生需手動計數十多個樣本,耗時幾十分鐘,現在AI可快速完成這項工作。」他強調,短期內AI絕不會獨立出具診斷報告,僅作為「草稿報告」供醫生參考。所有AI診斷需經專科醫生逐一審核,確保符合標準後,才會正式發出。目前聯網正進行嚴格的驗證流程,用過往真實病例測試AI表現,預計明年2至3月正式投入臨床使用。

  他表示,聯網將繼續與醫管局的AI實驗室及本地大學合作,開發更切合香港病人需求的診斷工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