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港媒川渝行 追尋革命英烈事跡

時間:2025-09-28 05:02:35來源:大公报

  圖:「港媒川渝行‧潮湧雙城記」香港媒體川渝參訪團探訪渣滓洞。\大公報記者韓毅攝

  【大公報訊】記者韓毅重慶報道:9月22日至27日,由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體部組織的「港媒川渝行‧潮湧雙城記」香港媒體川渝參訪團走進四川、重慶。在重慶行程中,香港媒體記者們參訪了紅色旅遊景點白公館與渣滓洞,觀看了《重慶.1949》演出,感受那段崢嶸歲月的紅色歷史。

  白公館與渣滓洞兩處遺址承載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通過參觀監獄舊址和文物陳列,可直觀了解革命者在極端環境下堅守信仰的歷程。白公館院內鋪就的青石磚被歲月磨得發亮,這座寧靜磚木結構小樓,曾見證最黑暗的歲月。這座曾關押過《紅岩》小說許雲峰原型韋德福烈士的軍閥別墅,在重慶解放後上演「身份逆轉」,成為關押國民黨戰犯的場所。歷史在此完成了一場意味深長的輪迴,如今每天仍有上萬遊客手捧鮮花,在時空交錯中追尋革命足跡。

  打造革命劇 港觀眾超5000人次

  當傳統紅色教育遇見現代科技,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重慶.1949》劇場給出驚艷答案。五個獨立圓環可同時360度旋轉,舞台在轉,觀眾席也可以轉,讓觀眾與演出融為一體,港媒記者們親身體驗了這場「會轉的演出」。更令人驚喜的是,這部革命題材演出竟有70%觀眾是35歲以下年輕人,香港觀眾已超5000人次。重慶1949藝術團團長徐善濤介紹,「我們用科技打破時空壁壘,讓青年人與歷史隔空擊掌。」

  雖非節假日,白公館、渣滓洞鮮花不斷,遊客如織。記者發現,不少年輕父母帶着孩子在此上一堂「行走的歷史課」。有遊客感慨:「革命先烈平均年齡僅30歲,他們用青春換來我們今天的生活,這種震撼是教科書無法給予的。」或許這正是紅色旅遊的魅力──它讓歷史從平面走向立體,讓信仰的力量可觸可感。

  從青石磚到旋轉舞台,從黑牢鐵窗到沉浸式劇場,重慶紅色旅遊正以創新方式完成代際對話。當香港記者團的鏡頭對焦這段歷史,看到的不僅是悲壯往事,更是一種跨越時空的精神傳遞──紅岩魂正如長江與嘉陵江之水,在這座英雄之城奔流不息。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