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聞熱話/內地新措 今年力爭銷3230萬輛汽車

時間:2025-09-14 05:02:20來源:大公报

  在2025年德國慕尼黑車展上,智能輔助駕駛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焦點,中國多家企業集中亮相,勾勒出智能輔助駕駛從本土到全球的加速演進圖景。圖為慕尼黑國際車展戶外展區的比亞迪展區。\新華社

  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高速發展,產銷量連續多年穩居全球第一。近日,工信部等八部門印發《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簡稱《方案》),從擴大國內消費、提升供給質量、優化發展環境、深化國際合作等維度,提出15個方面工作舉措和3個方面保障措施。

  其中提出,2025年力爭實現汽車銷量3230萬輛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車約為1550萬輛,佔比近半。《方案》要求進一步加大力度促汽車消費,加快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拓展,落實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優惠,進一步規範汽車產業競爭秩序,並促進汽車出口提質增效等。\大公報記者 郭瀚林

  《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標為:2025年力爭實現全年汽車銷量323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約3%,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155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約20%;汽車出口保持穩定增長;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左右。2026年行業運行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產業規模和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

  擴大國內消費方面,加快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拓展,推動25個試點城市新增推廣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領域新能源汽車70萬輛以上。持續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及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落實新能源汽車購置稅、車船稅減免優惠,深化車險改革。同時,加力擴圍實施汽車以舊換新政策,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等。

  攻關汽車芯片和固態電池技術

  提升供給質量方面,高質高效推進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自動駕駛、汽車芯片等重點急需標準研製任務;培育一批汽車產業鏈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助力更多中小企業融入大企業供應鏈,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穩定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方案》提出,以技術創新激發潛在消費需求。加快組織實施和超前布局汽車領域重大科技項目,支持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充分發揮開源優勢,加快突破汽車芯片、操作系統、人工智能、固態電池等關鍵技術,並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品牌。

  提升國際開放合作水平方面,促進汽車出口提質增效,鼓勵汽車及供應鏈企業研發生產適用目的國市場的產品,加強與本地企業合作,完善國際營銷和售後服務體系;因地制宜、共建共用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全面提高合規經營能力。

  督促重點車企落實支付賬期承諾

  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方面,切實規範產業競爭秩序,加強成本調查和價格監測,督促重點車企落實好支付賬期承諾。開展汽車行業網絡亂象專項整治,依法打擊虛假宣傳、商業詆毀等行為。中國汽車產銷量節節上升,2023年產銷量分別達3016.1萬輛和3009.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6%和12%,首次突破3000萬輛大關。今年1至8月,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2105.1萬輛和2112.8萬輛,同比增長12.7%和12.6%。

  「該方案是應對全球產業變革的關鍵布局,是破解國內需求不足、技術短板等核心的一個系統工程,是推動行業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方向性的方案。」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對媒體表示,《方案》旨在引導產業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通過攻克關鍵技術推動智能化綠色化升級,促進製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