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保護地球家園 中國規劃撞擊一顆小行星

時間:2025-09-07 05:02:19來源:大公报

  左圖:小行星動能撞擊示意圖。\央視截圖;右圖: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在作主旨報告。

  【大公報訊】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報道:攜手全球夥伴,守衛地球家園。近日召開的第三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上,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介紹,「我國正在規劃對一顆小行星實施動能撞擊演示驗證任務,驗證小行星防禦方案可行性。」

  9月4日-5日,第三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在安徽合肥召開,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位嘉賓,共同探討描繪深空探測與小行星防禦領域的未來圖景。中國科學家從監測預警、在軌處置、體系應對等方面,提出了建設相對完善的近地小行星探測防禦體系構想。

  近地小行星是太陽系中最具潛在威脅的天體之一,其撞擊地球發生概率極小但破壞力巨大。而小行星探測與防禦工程相比其他航天工程,具有體系構成複雜、技術挑戰大、國際合作需求迫切等特點。

  距地球1000萬公里撞擊小天體

  吳偉仁院士介紹,這項任務擬採用「伴飛+撞擊+伴飛」的任務模式,發射觀測器和撞擊器。觀測器先期抵達對目標小行星進行抵近觀測,獲取其詳細特性參數,然後撞擊器對小行星實施高速撞擊。撞擊全過程將通過天地聯合方式,採用近距離高速成像等技術,開展小行星軌道、形貌和濺射物變化觀測,準確評估撞擊效果。具體來說,就是在距地球1000萬公里左右的地方,對迎面來的小天體發射動能撞擊器,交會後爭取能夠產生極大的動能從而改變小天體的軌道。比如,目前計劃能夠改變3到5厘米的軌道,讓小行星至少幾十年到100年之內不能夠再撞擊地球。

  向全球夥伴發出合作倡議  

  吳偉仁向全球夥伴發出合作倡議,在地面聯合監測、聯合研製與載荷搭載、數據與成果共享等方面開展積極合作,攜手共同建設小行星防禦體系,和世界各國一起守衛我們的地球家園。「如果全球共享數據,共同掌握科學成果,最後我們可能得出來更加精確的結論和科學的認知,對我們整個人類都是有好處的。」吳偉仁說。

  本屆會議以「小行星探測、防禦和資源利用」為主題,由深空探測實驗室和國際深空探測學會聯合主辦。國際深空探測學會目前已吸納50個單位會員、300餘位個人會員,正在持續吸納全球智慧與力量,致力促進深空探測科技進步與學術繁榮。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