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近年部分回歸祖國文物珍寶
國家文物局認為,今次子彈庫帛書《五行令》《攻守占》回歸祖國,成為主動追索歷史上流失重點文物並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也是秉持《青島建議書》對話與合作的核心精神,以溯源及流轉歷史研究成果為支撐,實現流失海外中國文物追索成功的生動實踐。
據介紹,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有59批次2180件/套流失海外中國文物回歸祖國。其中2024年,中國政府積極推動返還實踐,共實現8批次213件/套流失海外中國文物藝術品回歸祖國,涉及意大利、美國、日本、阿根廷等國家和地區。
目前國際上開展流失文物追索返還的主要法律依據是1970年和1995年的兩份公約,但二者均只適用於公約生效後被盜或非法出口的文物,而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文物原屬國而言,數量眾多的公約生效前歷史上流失文物成為當前流失文物追索返還領域最大的挑戰。
對中國而言,歷史上流失文物是指1970年公約生效前因戰爭劫掠、盜掘、非法轉讓及走私等不法原因或不道德手段被轉移出中國國境的文物,包括「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日本侵華戰爭期間劫掠文物,及西方探險家以欺騙方式掠奪出境的文物等。\大公報記者江鑫嫻